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15期
2018-02-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書訊
  慈善國際‧土耳其
  特別報導
  人物誌.嘉義
  聞法札記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15期
  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活用佛法



12/21-22《農十一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會合法理,步步踏實,用足跡寫下流傳後世的藏經。

 

菩薩開道,人人鋪路

 

大陸湖南省灰湯鎮七月發生水患,湖南長沙慈濟志工在急難救助過後,持續關懷受災鄉親,日前也為寧鄉市灰湯鎮的一千多戶鄉親送來大米、棉被、禦寒衣物等過冬物資。其中有兩戶人家,志工最為掛心,因為他們的家被洪水沖垮,所幸在政府幫助下已經重建,志工特地家訪關懷。

其中一戶周先生與女兒相依為命,過去父女倆有心結,在慈濟人引導下,女兒在慈濟助學金發放典禮上擁抱爸爸,隔閡消融,讓周先生非常歡喜。得知志工要來拜訪,行動不便的周先生早早就在新家門前等待,特地穿著慈濟發放的新大衣和大家合照,也發願要在女兒畢業出社會以後,家境許可下,去幫助別人。

二十一日志工早會,上人讚歎慈濟人以菩薩智慧,彌補了父女感情裂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己心、佛心與眾生心都是平等的。如果人人能覺悟到這一點,人間就沒有過不去的怨、恨、仇,能彼此互愛,親切付出而無所求;接受到這分愛的人,也能知恩回報。」

上人欣慰周先生發願幫助別人,愛心已經啟動,將來在生活周遭若有人需要幫忙,他能就近付出,這也是常對大家說的「菩薩開道,人人鋪路」,就地啟發、落實人間互助的大愛。

上人提到行腳期間,看到多位年長的慈濟志工勇於承擔,「時日不斷消逝,生命持續減少;把握時間付出,總是能夠增廣見聞,在自己的生命中也增加一分愛的能量。」

「還有一群九十多歲、八十多歲的環保菩薩,老得很有尊嚴,心思毫無顛倒妄想,講話很有智慧,事相與理相會合,讓我深受啟發,覺得應該重新出發,要向他們看齊,不要認老。」

上人欣言,行腳各地聆聽慈濟人的分享,肯定大家能深入法藏,事理相應、活用佛法,所以覺得事一定要做,法一定要說,付出的心力都不會白費。

「看到發菩薩心、開菩薩道的人間菩薩真多,讓我覺得很安心;更歡喜的是,大家能將慈濟事會合法理,每個真實故事都有很充分的法,這就是慈濟的大藏經,如同佛經裏的《阿含經》,而且人、事、時、地、物都有詳實的記載,留下步步踏實的足跡,可以教導後人。」

 

責任深重,甘願承擔

 

二十二日慈濟慈善基金會董事會,主管同仁們報告慈濟海內外慈善工作;上人表示,短時間難以詳盡說明慈濟人為天下眾生的付出,期盼董事們多多了解,不只是知道慈濟事,也深入了解慈濟為何要這麼做。

上人表示,雖然自覺歲月不饒人,但是在日前行腳,見聞各地慈濟人用生命做慈濟,也鼓舞了自己,要把握每一刻,認真地把事情做好。

上人也肯定多位年輕同仁具承擔力,投入慈濟多年,任勞任怨,在崗位上默默用心付出,用實際行動展現「擔挑天下米籮」的願力。

上人說,有慈濟人的國家愈來愈多,相對地也觸及更多人間苦難,承擔更為沈重的責任,不僅要及時傳遞真誠的愛心,撫平身心創痛,更要帶動慈濟種子就地萌芽茁壯,發揮菩薩良能,才能就地救苦救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