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15期
2018-02-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書訊
  慈善國際‧土耳其
  特別報導
  人物誌.嘉義
  聞法札記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15期
  十日 行善就是盡孝



12/10《農十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善用人生造福人群,不只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回報父母恩。

 

慧命成長,生生世世

 

與高雄慈濟人座談,江淑清師姊談到喜捨環保站成立十二年,「薰法香」十年,早在上人晨語講《水懺》開始,就帶動環保志工晨起聞法,聞法之後再投入分類整理工作。

上人肯定喜捨環保站是從法中實行環保,真誠付出,所以能讓參訪者油然而生歡喜心;環保志工也是以行動傳法,讓人人體會到環保的重要,學會環保的方法。

見到諸多社會現象,感於道德倫理逐漸淡化,上人憂心無倫理則人生無理,未來的人間將會變得混亂而沒有希望;然而行腳各地,許多高齡環保志工紛紛發願做環保做到最後一口氣,讓自己又提起希望。

「老菩薩一再對師父發願,寧願做到最後,不要病倒床上等到最後一刻。他們的精神能量,對我來說像醍醐灌頂一樣,不但不能放棄,還要更努力,讓身心持續活動,預防心腦退化失智。」

上人介紹隨師的宗教處同仁、清修士,他們發願為天下眾生挑米籮,尤其清修士以修行的心,專心投入天下眾生事,延續法脈宗門慧命,對他們寄予深切期望。「栽培優秀人才不只是為臺灣社會,而是為全人類;而且是培養具有智慧、不失善念的人才,心中有法更重要,人生才有正能量、正方向。」

稍後與來訪的實業家談話,上人引述一位實業家志工分享,事業規模做得再大,只是一個名相而已;財產累積得再多,最後仍然會變成遺產。所以從現在開始,要運用有形的資產,做自己想要做的慈濟事,善用人生時間累積慧命資糧。

「帶到來生來世的慧命資糧,要靠這輩子盡心盡力、親自去做有益人群的事,讓慧命健康,來生來世也能繼續精進,讓慧命成長。」

「本來我覺得自己歲數這麼大了,應該要放下;但是聽到高齡志工發願做到最後,又聽到這位實業家發願累積慧命資糧,我覺得我也不能停頓,要把握因緣多結眾生緣,而且再度發願,來生來世還要度眾生。」上人與眾共勉。

 

用法相度,共行善事

 

高雄榮董「用法相度」,持續接引出發心立願,積極用心投入慈濟的榮董,有不少人進一步培訓委員、慈誠並受證,承擔組隊幹部、功能幹部等。

與榮董團隊談話時,上人肯定資深者真誠接引人來做好事,用心傳法,新發意者有心接受,就會有所感受,覺得歡喜,樂意與善知識共同做慈濟事。

「帶人最重要的是把心帶出來。願意捐款護持志業,師父很感恩,因為慈濟做慈善,當然需要資源;對於大家的付出,唯能用『法』回報。身外物再多都有限量,法雖無形,只要真誠接受,就有增長慧命的資糧,這是生生世世的收穫。」

上人鼓勵在座新發意者,親自投入去做慈濟事,會有最真實的見聞、最深刻的體會,更加篤定自己加入慈濟的決定,是正確的智慧抉擇。

於高雄慈濟人聯誼會中,上人表示,此行沿路聆聽慈濟人做慈濟事的心得分享,一梯次接著一梯次,一個團隊接著一個團隊,深受感動。「我沒有當作是在聽話,而是在聽經、聽法,每一位的人生經歷無不是法。經就是道,道就是路,走得對、走得通的就是真道理;走不通、走偏了,人生就會迷茫難醒。」

志工分享法親關懷、監獄愛灑以及社區關懷,上人肯定大家長年累月的付出,不浪費寶貴的生命,累積慧命資糧;「善用人生造福人群,不只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回報父母恩。懂道理、做好事,身體力行於道,對上不愧父母,對眾不愧於人間,對下一代做好典範,此生很有價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