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樂活
撰文‧陳宜適(慈濟慈發處國內慈善事務室北部社服組) 攝影‧顏霖沼
|
不少老者跌倒受傷的意外都是在浴室發生,溼滑地板是一大威脅,志工鋪設防滑貼條降低風險。
|
少子化的社會,愈來愈多人獨居,
即使有能力購屋,卻可能無子女照護;
而困難購屋者,隨著日漸年邁,
更遇到無人願意出租房屋的窘境。
慈濟基金會關懷弱勢長者已五十多年,一九九八年更參與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獨居長者關懷方案。然而都會區高樓林立、人際互動較淡薄且疏離,剛開始不少長者不認識慈濟人而不敢開門、甚至拒絕關心等;志工鍥而不捨,讓長輩們日漸熟悉而同意接受家訪,之後每月固定關懷一千多位獨居長輩。
慈濟人關心長輩生活起居、身體健康、休閒興趣等,邀請參加社區活動,增進人際互動,有的更帶著自家兒孫陪伴過節慶生,為平淡的日常增添活潑與歡樂,漸漸地不少長輩也開始算日子,期待著慈濟人的到來;更有長輩因此外出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成為環保志工,並一同關懷鄰居,還有長者受邀在慈濟慈善美展中展出素人藝術家的創作與活力。
在多年陪伴下,志工漸感長者健康及行動大不如前,有的需扶著牆壁及家具緩步行走,或為了出門就醫而手腳並用上下樓梯;也有罹患多重慢性病或是老花、白內障等眼疾,視力退化卻又捨不得開燈用電及配眼鏡;熱水器故障無法修理,長期燒水洗澡卻不慎燙傷等。
社會整體人口結構變老,但是住宅條件卻無法快速跟隨改變,無論是自住或租賃,居家環境缺少無障礙設施,影響長輩自理能力、社會互動、生活品質等。
二○一三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老人在家最常發生跌倒的地方是浴室、客廳及臥室。志工推動居家安全改善方案,結合社區專業團隊的慈誠隊員及廠商,依長者的需求、身高、生活習慣等量身打造,安裝合適的輔具扶手、止滑墊、防滑貼條、修平門檻、增設照明燈具、熱水器、閃光電鈴、助行器等需求。
少子化的社會,愈來愈多人獨居,即使有能力購屋,可能無子女看護;而困難購屋者,隨著年邁更遇到無人願意出租房屋。
根據二○一三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統計,老人主要經濟來源,四成三為「子女或孫子女奉養」,三成六為「政府救助或津貼」,有兩成老人認為自己生活費不夠用;由此可知,對許多沒有子女的獨居長者而言,經濟生活、居住安全等問題恐將更形困難。
目前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並不敷使用需求,僅能協助約一成多的弱勢族群;近年政府推動「八年二十萬戶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其中弱勢獨居長者需求的單人房更是一籤難求。
政府也透過整合「包租代管」、「低收入戶租金補貼」、「租金分級補助」、增建「社會住宅」、鼓勵「居家無障礙通用設計」、「愛心房東」等方式,增加弱勢獨居長者能夠承租「老有所終」的租屋。
二○一三年臺灣二十二縣市全面推動並簽署營造「高齡友善城市」,致力於住宅、通訊與資訊、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工作與志願服務、社會參與、社區及健康服務、敬老與社會融入等八大面向,然而住宅離符合友善高齡社會需求,促進活躍老化城市的目標,尚有一段努力的空間,但只要開始,總會有達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