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4期
2018-1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約旦
  特別報導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慈濟人醫會系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4期
  背著夢想的書包 邁向插畫家之路
撰文‧沈雅慧

創作者:謝宜芳
今年國中畢業,從未接受過課外輔導,全靠自學,憑藉著本身對繪畫高度的熱情與執著,在老師的肯定及家人的支持下,逐步朝向成為職業插畫家的夢想前進。

 

當大多數的國中生計畫著畢業後的暑假要如何大玩一場,憧憬未來會是怎樣,卻懵懵懂懂沒有具體想法,十六歲的謝宜芳,則有著超齡的成熟:「未來的工作跟我的興趣如果不相符,也沒關係,但是希望繪畫能成為副業。」

從小愛畫畫的謝宜芳,對於小學一年級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印象深刻,「老師說藝術家都是死後才出名的。」因為不認同,所以記得牢牢的;但隨著年紀長大,反倒讓她認知務實的重要性,了解現實與夢想間有時是需要妥協的。

雖然等著上高中,但謝宜芳迫不及待地希望能開始賺錢,「上了高中後開銷會更大,我希望減輕家中負擔,如果有電腦繪畫的兼差機會……」她當然也喜歡與同學一起出遊,享有青春歡樂,但她更清楚未來的路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只能比別人更自律與努力。

 

畫畫狂,為夢想執著

臺南市立學甲國中三年級體育重點是排球,會考後的排球賽更讓畢業生們盡情發洩精力,三年三班的謝宜芳,身高一百七十多公分,是班上個子最高的女生,她身穿十一號球衣,擔任後排球員,身手矯健,動如脫兔,與同學之間的默契十足,汗流浹背地完成兩場比賽。

比賽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走回教室閒聊、喝飲料,相當熱鬧;但是謝宜芳一坐到位子上,立刻從抽屜拿出素描本,打開調色盤開始畫畫。「謝宜芳就超愛畫畫的,她無時不刻都在畫!」一旁的同學邊看她畫邊開她玩笑,還分享宜芳曾在上課中畫畫,「結果本子被老師收走了,但是……她又抽出一本來畫。」

同學們對謝宜芳這三年來熱愛繪畫的過程印象相當深刻,雖然是開她玩笑似地說著,但都很佩服她的認真執著。聽著同學說說笑笑,宜芳臉上依然是淡定的神情,一筆筆為畫作上色彩,看似隨意卻有著純熟專注的姿態。

前來教室關懷的導師謝佳容,望著沈浸在繪畫世界中的宜芳,笑著表示,「宜芳個性相當活潑大方,但也非常有個性,喜歡的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講話很直白的。」帶這個班三年的謝老師非常了解宜芳的個性,「對於她喜歡的事,她就非常專注,投注很多的熱情,甚至廢寢忘食。她喜歡畫圖,會主動報名校內外比賽,也會自動上網查資料學習。」

謝老師樂見宜芳朝自己的興趣發展,「希望她的所學能和她的興趣相結合,好好地發揮她在藝術這方面的天分,嶄露頭角。」

 

基本功,扎實又專注

夜晚的學甲郊區相當寧靜,尤其在住宅區,除了兩旁住戶透出的燈光之外,路上少有車輛及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裏顯然還是這樣的生活步調。

走進謝家客廳,謝宜芳的阿公、阿嬤正看著電視,左前方是一張書桌,擺著電腦,謝宜芳聚精會神使用繪畫軟體畫圖,畫的是可愛的卡通貓咪;她熟練地操作滑鼠及鍵盤,一下子就畫好存檔,然後繼續下一個作品。

姊姊謝莉萍坐在一旁觀看謝宜芳畫畫,沒一會兒就移到沙發上滑手機去了。兩姊妹雖然只相差一歲,但個性上是動與靜的差別,謝莉萍小學時參加學校十二婆姊的民俗技藝社團,即使現在已經上高一了,有時仍會回母校協助學弟妹練習;謝宜芳小學雖然也曾參加這個社團,但後來並沒有繼續,因為她真正有興趣的是畫畫。

從小學開始的紙本塗鴉,到現在自己上網下載繪畫軟體,查詢資料研究技法自學,投注時間不斷練習,謝宜芳的作品可說已具職業水準。「其實我還不算抓到自己的風格,因為我不想重複畫同樣的東西,所以畫風也不一樣。」謝宜芳望著國一時的作品,隨意指了其中兩幅,表示就連自己現在看了都覺得不像同一個人畫的;在美術方面她一直有著自覺與定見,「嘗試過了,我還是比較不適合那種寫實的畫風。」她另外指著一幅森林的畫作,「這算是不成功的作品啊!」像個第三者似的,她超然地批評自己的畫作。

謝宜芳的伯樂,是教導她三年的美術老師莊蕙嫚;莊老師說,宜芳是她從事美術教育十五年來,僅見最優秀的學生;全國圖畫書比賽的訊息,也是莊老師告訴宜芳的。

圖畫書除了畫,還要有故事,那段時間謝宜芳和同學李宗縈兩個人,週末假日會相約到飲料店討論創作內容,一起想腳本,再請莊老師給建議。後來《我想變成你》圖畫書獲得了二○一七年全國圖畫書入選獎,「這對宜芳是非常大的鼓勵,我也從她所寫的個人介紹,知道她想成為職業插畫家,就建議她走美術相關的職業類科。」莊蕙嫚老師表示。

謝宜芳希望攻讀廣告設計之類的科系,也相當下功夫練習素描,基本功扎實。「每天畫畫的時間……就是上課時間也畫,回家也繼續畫,就這樣。」謝宜芳酷酷的簡短回應,果真如導師所說是相當有個性的孩子。這時一旁看電視的阿公及阿嬤開口了,「伊攏嘛畫到半暝。」兩個老人家知道孫女愛畫畫也受肯定,所以引以為傲,雖然有點擔心孫女的健康,但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行為模式,阿公、阿嬤只能從旁陪伴。

阿公、阿嬤給予謝宜芳很大的學習空間,也以她的美術表現為榮。(攝影/黃淑惠)

回報愛,孝敬老人家

談起孫女們,阿公、阿嬤相當謙虛地說沒什麼,唯有自豪一點:「住這鄉下地方,吃番薯簽大漢ㄟ,養起來也沒有輸給別人,也長到百七公分高啊!沒比人卡矮。」阿公說完,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線。

對於一些社會亂象,阿公說:「只能叮嚀她們姊妹要小心點,將來若讀同一間學校,可以結伴搭專車。」已經七十歲的老人家,真是有點力不從心了。

阿公、阿嬤是站在守護孫女的角度,難免常有細碎叮嚀,但他們給予姊妹倆的是很大的成長空間,「我知道這是他們愛我們的方式。」謝宜芳心中十分明白。

期待快點長大賺錢,減輕阿公、阿嬤經濟負擔的謝宜芳,以十二萬分的努力,展現充滿希望的未來,期待阿公、阿嬤看到,「希望他們活久一點。」不善於表達情感的謝宜芳靦腆地說出這個願望。

具有美術天分的謝宜芳從未接受過課外的輔導,全靠自學,憑藉著本身對繪畫高度的熱情與執著,在老師的肯定及家人的支持下,得以全心投入自己的理想。國中畢業的她,踏實築夢,要逐步完成當個職業插畫家的夢想;美術老師莊蕙嫚肯定宜芳將會是未來插畫界的一顆新星,很明亮的一顆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