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4期
2018-1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約旦
  特別報導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慈濟人醫會系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4期
  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讓人間有愛

9.25~26《農八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不只安住心靈,還要安住善念。

大眾有愛,社會平安

二十五日,美國長島慈濟人報告大愛幼兒園建物規畫事宜,上人感恩志工們自力更生,取於當地、用於當地,付出無所求,亦不居功,實踐了靜思法脈精神。

靜思精舍常住眾跟隨上人修行,秉持自力更生原則,擔負起這個大家庭的重擔,辛勤勞動而生活刻苦;人人不畏辛苦,只為眾生而全然付出,五十多年來不改其志。「我也很期待,在每一個國家的慈濟人,都要有這般耐得住辛勞的韌性;要重視點滴之力,向大眾募集點點滴滴的愛心,合為一股成就志業的大力量。」

上人說,要求得社會平安,就要引導大眾付出愛心,「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人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我們為社會上的苦難人付出,也是發揮安定社會的力量。否則人心亂了,社會不平和,個人再富有,生活也不能平安。」

上人提到已經成為大體老師的資深委員江林芳師姊,早年做家庭手工貼補家用,必定捐出三分之一所得。本會接到她長期匯來的善款資料,感於她的發心,即請當地委員前去拜訪,也帶去當時錄製慈濟委員分享的錄音帶與她結緣。師姊受到啟發,決定從捐款會員更進一步投入慈濟菩薩行列,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她聽到師父宣導做環保救地球,也聽進去師父所說:生活過得去就好,要知足、感恩,只要做得到的,做就對了!所以她和先生把自己的香蕉園捐出來做環保站,也帶動鄰里做回收分類,她會煮點心、午餐,照顧志工們,讓大家歡歡喜喜地做環保。她這二十多年來是這樣在付出,到了人生最後,還要把軀體捐出來,真正做到慈悲喜捨,無悔、無怨、無憂、無求。生活要過得怎麼樣才算好?實在很難滿足人心欲望,但是選擇做對的事,能利益眾生,做得輕安自在又歡喜,這就對了。」

上人說,若是長島的慈濟道場能完成,可以成為菩薩雲集之地;幼兒園成立以後,可以栽培幼苗,也能度化家長,是一個接引人間菩薩的大道場。要成就人間菩薩大道場,最重要是人心,人人合和互協,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則無事不成。

上人教師兄師姊以印尼慈濟人為榜樣,多位印尼慈濟人都是大實業家,自從他們的心受了啟發,就將「自我」放空,合於「大我」,盡心盡力付出,做了許多利益社會的好事,卻不居功,總是說「感恩上人」;其實人人都是「上善人」,把自我歸零,無私、無我、不執著;也期許大家把握因緣,向大眾勸募愛心,在人人的心田裏播下善種子。

 

人道精神,同心協力

二十六日,土耳其胡光中師兄報告援助敘利亞難民現況,目前每月救助約七千個家庭,有大約三千位助學生,但每天平均有五十戶急需救助的難民家庭向慈濟求援;義診中心累計醫治二十二萬人次,每月平均九千多人次,因空間不敷使用,在市政府支持下另覓新地點,一個月後可以啟用,舊義診中心空間將維持牙科診療。此外,土耳其慈濟基金會已註冊通過。

上人不捨胡師兄為了做慈濟而屢經劫難,但是無論遇到什麼境界,師兄都是勇往直前,感動了蘇丹加濟市政府人員,無懼反對聲浪而堅定支持,加上許多善因緣,才能救助、照顧這麼多人。敘利亞籍主麻教授也為了難民孩童的教育而真誠付出,與慈濟人一起幫助同胞。

「雖然宗教信仰不同,卻這麼愛護慈濟,以人道精神庇護著這一群苦難人;所在的環境,要救助難民實在是步步維艱,希望你們照顧好自己的安全,繼續傳遞愛的能量,讓大人安住心,讓孩子安住善念。」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