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4期
2018-1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約旦
  特別報導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慈濟人醫會系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4期
  二十至二十一日 養生之道

9.20~21《農八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生命平等,「養生」不只是養人的身體,要養一切眾生的生命。

真誠之愛,無遠弗屆

墨西哥去年九月十九日發生傷亡慘重的地震災難,勘災團隊歷經長達兩個多月的訪查與關懷後,全球十四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雲集墨西哥,致贈物資卡、毛毯等物資逾萬戶;從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九月,已進行四梯次義診,其中也有本土志工發心投入。

地震屆滿周年,九月二十日,第四梯次義診發放團返回精舍分享;上人感恩慈濟人跨國合力救助苦難,「雖然義診只有幾天,無法根治貧病者的病痛,但是大家自不同國家而來,代表全球慈濟人的愛去擁抱他們,這分真誠的關愛,對他們來說最有幫助!」

修女會在荷呼特拉所建的莫雷洛綜合學校於地震中倒塌,將由慈濟援建。上人表示,教育不能拖延,有因緣就要趕緊幫忙復建;對於建築規畫,只希望善用空間,而且務必要建設穩固以防災,其他一切尊重對方需求與當地風俗文化。

慈濟人有因緣走到當地,已經帶動出一群菩薩種子,上人期勉大家與本土志工多聯絡,照顧「已度」者、接引「當度」者、接觸「未度」者,接續、牽起他們與慈濟的緣,讓道心更堅固,讓菩薩種子更成熟。

 

成人之美,成就自己

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即將在花蓮靜思堂展開,各國人醫會成員陸續抵達花蓮。九月二十一日,與美國慈濟人醫會志工談話,上人言及「禪」與「纏」── 「禪」是靜思惟,覺悟的心境輕安自在;「纏」則是滿心煩惱,總是受無明業力糾纏。所以,是要修禪,還是被煩惱糾纏?端看自心能否放下利欲執著,放開心胸、付出無所求。

「見到有人行善付出,即使是見聞隨喜也有功德,何況是親自投入行善。讚歎他人者有成人之美,可以更進一步成就自己。要修『智慧禪』或是修『煩惱纏』,就看自己的信心與決心。」

上人叮嚀,國際間的人醫會成員不只在一年一度的年會時來臺交流,平時也可以把握因緣多互動,學習各地的優點,彼此感動與帶動;要放空自己,用無私的心,招募人醫會成員、栽培人才,提起熱忱,持續不斷地接引、傳承與陪伴。

與大陸志工座談時,上人表示,要把醫院經營得好,最需要的是「人醫」,真正以人為本,對病患真誠關懷,醫治其身也膚慰其心。慈濟在大陸的醫療志業,要從蘇州慈濟門診部做出醫療人文典範;就如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無論中西醫都需要用心觀察、用心聆聽,讓病患放心信任,從而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醫療理論談得再多,最重要的是即時拔除病患的苦難;醫療對所有的病患一律平等,慈濟醫療志業的『慈善醫療』,更要為貧病者即時解困,也幫助其生活。」

談及養生,上人表示:「生命平等,『養生』不只是養人的身體,要養一切眾生的生命,不能為了人的口欲殺生;更何況這些動物並不是無知無覺,被傷害、宰殺,也會恐懼哀號、含怨含恨,被宰殺的生命愈多,無聲的仇恨、冤業愈重,人間的爭戰愈多。提倡素食護生,不只保護人的生命,也讓動物有一條生路可走。」

「即使已經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還是要盡一分心── 知福、惜福,更要造福;既知為口欲殺生會承受戰爭、災難的業報,就要懂得預防。」上人期待醫師們從自身做起,多向人宣導茹素是健康之道、護生之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