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為人類寫歷史

9.19《農八月‧初十》
【靜思小語】無私付出,所做的一切受人肯定與依賴,即是此生的生命價值。
把自我化為零
八月二十三日熱帶性低氣壓豪雨致災,讓人措手不及;南部幾個慈濟分會、聯絡處,災後不斷接到鄉親求救電話,表示自家淹水受困,需要幫助。
志工連日忙碌於煮熱食、送便當、協助清掃家園、致贈慈善物資卡及安心家訪等,再於受災鄉鎮舉行祈福會,圓滿急難救助,也為鄉親安心。之後又實地複查兩百多戶,嘉義受災地區增加十八戶關懷戶,慈濟人會時常前往探視。嘉義、臺南志工返回精舍,今日報告水患救助心得。
上人開示:「社會有災難,總是通知慈濟援助;看見慈濟人來了,鄉親就放心了。也感恩人文真善美志工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同時為慈濟留下大藏經,記錄這十多天來大家不眠不休地付出。在積水未退的那幾天,慈濟人涉水推著、保護著運載便當的船艇,呼喊著樓上的住戶拿水桶綁繩子,垂下來裝便當,這樣的影音紀錄很珍貴!」
「在臺南、嘉義,也有慈濟人同樣受災,或是工廠機器都被大水損壞了,仍然不顧己身,出門與團隊會合投入賑災;即使自己來不及用餐,想著受災鄉親肚子餓,不顧疲憊趕著出門供應熱食,照顧鄉親的體力。每一位菩薩都捨除了自我,會合於『大我』;把自己化為零,合為一個大愛。」
上人感恩大家以菩薩心膚慰人間苦難,即使遭到莫名的批評與怨懟,仍然沒有停下腳步。「行菩薩道,要安樂堪忍,永遠要安住自己的心,時常保持著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的心境,這就是佛陀教導的『三輪體空』境界。」
「人生到最後,什麼都留不住,唯有留住他人對我們的記憶:當他們有需要時,想要求救、想要依靠的對象。被依賴、被依靠的人是最有價值的。不論別人怎麼批評、惡語相向,都堪得忍耐,繼續做好事,這就是修行。」
不因人亂了心
「我對大家很感恩,也是很愧疚。首先愧對慈濟人,跟著師父幾十年了,自然法則留不住年輕時的形貌與體力,可是那一分真誠的心還撐著,即使是老了、病了,還是一樣地付出,沒有休息。我無法回饋你們這分真誠供養,只能欠下人情債,來生再還!」
「再者也愧對常住,他們來到精舍修行,從近住女開始,要住兩年以上,承擔執事,還要堅定道心,才能圓頂。他們守志奉道,出家了,我又能給他們什麼?只能讓他們日日忙碌,替師父扛這個大家庭的重擔,又該怎麼回報呢?要說的感恩無法一一表達,但是大家的無私付出,都會一一記錄在歷史中;所做的一切受人肯定與依賴,這是我們此生的生命價值。」
上人談到,佛陀所教導的菩薩法,由全球慈濟人實現。在佛教經典中,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地藏菩薩則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並非在另一個空間,就在當下人間,大家實際走入貧病者的住處,看見他們生病虛弱,身邊無人照料,也無力整理住家,堆滿了垃圾,髒臭不堪,就如身處地獄,受苦難脫。
「見苦知福,更要造福,因為此生的福,是過去生耕耘福田而得,若沒有種因就無法得果,沒有造緣無法得福;『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福慧要靠自己用心去做、下功夫去修。」
上人說,大家都是付出無所求的人間菩薩,但是在相處互動時,也會起歡喜或排斥的分別心,這念分別心就是凡夫心,因此而有拉攏或批評的行為,就在造業因。所以要修心,一旦發現自己起了這樣的念頭,就要靜下心來思惟;「靜思惟」就是「禪」,修禪是在修定力,讓思想常住正道不散逸,不能因人亂了心。
雖然以單純的菩薩心要為眾生付出,還是會遇到有人不明是非、以話語中傷,若是不懂得善解,就會讓煩惱無明充斥自己的心;聽不到好話,卻收了許多壞話在心裏,種下業因、結了業緣,將來還是要被這樣的惡緣糾纏。如果懂得善解,就能提起智慧,將惡緣化為善緣。
上人教導,在無明濁氣濃重的人間行菩薩道,需要「借力使力」,把「小我歸零,合為大我」,借菩薩團隊的大力量,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成就利益人間的好事,持續招募人間菩薩,淨化人心,共聚福緣,消弭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