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至十三日 無形的回報

9.12~13《農八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甘願付出不求回報,再多困難誠懇克服,自然能夠得人疼、得人敬重。
滴水可貴
推行「以工代賑」經驗豐富的菲律賓慈濟人,在八月中旬豪雨過後,再次運用「以工代賑」,帶動馬利僅那市等淹水災區居民清掃,迅速恢復市容,參與居民領得每天約五百元新臺幣以工代賑金,欣喜表示可購買修復住屋的建材及生活物資,就醫買藥;生活上得到幫助,心靈上更因慈濟人的陪伴得到撫慰,有不少人捐出部分或全部的代賑金,回報這分無私大愛。
即將返回菲律賓的李偉嵩、蔡萬擂、蔡昇航師兄等人告假,上人再次感恩大家走入災區帶動居民,更鼓舞他們積極向善;讚歎之餘,亦對弟子們殷殷叮嚀,精神理念一定要掌握正確,不可偏頗。
在通貨膨脹的辛巴威等國家,一百兆買不到兩條香蕉;在菲律賓,五百元就能解燃眉之急;上人表示,金錢的價值是有用才有價值,否則只是數字。許多人盡此生汲汲營營,為了收入盈虧而計較,所執著的不過是數字高低;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並且感恩有付出的機會,讓人深受感動,就像昨天來訪的十餘位菲律賓神父,特地感恩慈濟人在海燕風災後的陪伴與援助。這代表大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希望大家要維持正向,世代傳承,行道不偏。
「在慈濟的道場,和團隊一起付出,很甘願、很歡喜,再多困難都一一克服,走過艱辛坎坷,將道路鋪得平坦,我們的價值就是在這裏。付出不求回報,但是無形的價值能讓人心生敬重與感恩,那不是用金錢數字可以收買的。」
上人說,受到慈濟幫助的貧苦居民踴躍響應「竹筒歲月」,志工們更要具有「滴水入功德海,愛心永不乾涸」的觀念,誠懇行善付出,做得讓人看得見、有感受,自然就能得人疼。
生命無價
十三日,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第十屆第六次董事會在精舍召開,上人感恩董事們長年來的護持與指導,強調志業必須會合眾力才能成就與運作,要協力就必須合心,還要和氣相處,彼此互愛;合心、和氣、互愛的力量相加,協力成就利益人群的好事,慈濟即是如此走過五十二年。
「在此時代,要推展醫療、教育,有重重困難,壓力很大,所以我對大家除了感恩還有愧疚,因為我把這樣的重任負託給大家。也希望大家『守志奉道』,能夠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合和互協『四力合一』,為眾生而盡心力。」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患病而無法得到救治,上人說,當年之所以堅持在缺乏人力、資源的情況下籌建醫院,就是因為認為這是為了搶救生命必須要做的,所以不論有多麼困難、有多少人反對,仍然盡心盡力去做。
又如在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立骨髓捐贈資料中心,當時臺灣民眾對於骨髓捐贈一無所知,慈濟人因為相信上人,認定「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所以積極推動,募集捐贈者。配對成功時,即使捐贈者拒絕,志工仍然鍥而不捨,誠懇地一再勸說、請求。所以每一例救命的骨髓幹細胞得來不易,雖然慈濟人並非醫療專業人員,也和醫療人員一樣在守護、搶救生命!
「直到現在,社會上還是有批評的聲音;但既是救命之事,就一定要做。」上人說,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多年來成功救治了許多人,若是當初覺得困難就放棄了,這些人安在?生命無價,所以要把握時間、空間,人人的心團結起來,再如何困難的事也能一一成就。
「這五十多年來,我守志奉道,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尤其珍惜人才;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樣,珍惜、培養人才,以真誠的心相互關懷,勉勵他們用心在志業,讓有心想做事的人懷抱希望,而且有發揮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