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莫忘從醫初心

9.1~2《農七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尊重自己行醫的志願,尊重人人平等的生命。
生命的重量
慈濟大學第二十一屆實習醫學生醫學人文共識營暨宣誓典禮,九月一日在精舍主堂舉行,上人為實習醫學生佩掛聽診器,期勉大家即將走入臨床,莫忘立志從醫的初心,要知道擔負在肩上的是攸關生命的重任,會參與許多人的生命過程,「學習醫療典範,用佛心愛護眾生,用菩薩心救拔病苦,成為受人敬愛的『大醫王』。」
上人提及年逾百歲的田中旨夫醫師,投入慈濟人醫會參與義診;行醫七十多年,他發願為人群奉獻醫療專業與經驗,直到最後一口氣。「他對病患、對於自己的生命都是同等尊重,是醫者典範,也是人群典範。」
上人說,大家將來發揮醫療良能,不只是善用父母生養之身利益人間,讓父母安心、歡喜,還可以安定人群,讓人們「生」有依託,由幼至長,各種疾病與科別,都能得到專精的診治。「無論年齡老幼、無分身分地位,要平等尊重每個人;面對每一位病患的生命交託,要鄭重以待。」
上人期許大家尊重自己行醫的志願,以耕耘志業的心情從事醫療工作,面對著人間的生、老、病、死,用愛付出。
安心的力量
八月二十三日南部豪雨釀水患,臺南、嘉義慈濟人日日忙於賑災。上人於視訊會議中對兩地志工說,水災持續多日,影響範圍大,最不忍心的是住在鄉間的老人家,家中青壯年人在外地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雨災情無力防範,水退後也無法清理、身心不適,很需要慈濟人走到身邊關懷協助。
「幸好有慈濟人,聞聲救苦,發揮千手千眼的良能── 合力供應熱食,讓他們不會餓肚子,心也安定下來,還要關懷他們的生活,接著動員協助清掃。」
除了臺南、嘉義志工與大林慈濟醫療團隊的投入,外地志工及慈濟醫療體系團隊也趕來支援。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等主管同仁在會議中提到,實際走入受災鄉鎮,挨家挨戶拜訪居民,更深刻感受到鄉村居民高齡化,獨居長者多,身有病痛難以就醫之苦。
上人叮嚀,志工動員家訪數千戶,需要進一步關懷的老人家或貧病殘疾人,可評估列入中長期援助;也要與醫療志業結合,將社區「長照」工作做得更貼近需求。
「菩薩的修行道場,就在苦難眾生群中;大家投入救災多日,真的辛苦了,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法親相互叮嚀,救人的人要平安,才能去膚慰、救拔苦難。」
精進無時差
二日,全臺委員慈誠齊聚各地慈濟道場,參與每月精進研習,日本、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等海外慈濟人亦克服時差,齊聚當地道場,透過網路視訊聆聽臺灣的精進課程。
「此刻,線上共有八個國家地區一萬八千多位慈濟人精進,最遠的是南非。」精舍主堂中,上人殷勉各地慈濟人珍惜安穩環境,精進聞法。
「在非洲莫三比克,志工每星期在露天的場地共修,幾百人坐在沙地上,天地之間就是道場;志工精進朝山時,是在沙地上畫路線,大家整齊跪拜前進,到了『慈濟的家』鐵皮屋簷下脫鞋進入,雖然還是沙地,但是他們恭敬以對。」
菲律賓分會有五百多人在場共修,上人感動轉述幾天前菲律賓慈濟人返回精舍分享,八月十一日馬尼拉暴雨成災,慈濟發起「以工代賑」,在馬利僅那市等四個區域帶動居民清掃環境,四天共有三千多人次參與,將災區打掃得乾乾淨淨。
「聽了他們的分享,我好感動啊!能有這樣的成效,是因為菲律賓慈濟人長久以來就地關懷、幫助貧苦居民,接引出一群本土志工;這次受災,慈濟人再次發動『以工代賑』,給予一天八百元菲幣(約新臺幣四百五十元)代賑金,居民很感動,為了回報這分情,人人不計較時間,盡心盡力投入打掃。」
慈濟人在各地聞聲救苦,平安時共修凝聚精神力量;上人勉勵臺灣慈濟人珍惜身在慈濟發源地,隨時都能貼近師父身邊聞法之福,要更用心。「大家每次共修,所上的課程、每一位講師所分享的,都是必須認真用心吸收的法。氣候不調、災難頻繁,必須帶動人人造福,才能讓社會祥和、天地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