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 
     
    ◎撰文/何貞青 
     
    【深入社區】 
     
    意外收穫 
     
    「我知道社會有許多孤單的老人, 
    但感覺一直很遙遠,沒想到他們竟然這麼近, 
    就在社區內、在我們身邊!」 
    且不論關懷的過程順利或挫折, 
    志工卻因此重新認識社區, 
    發掘太過熟悉而被忽略的環境。 
     
    「王老太太,我們是慈濟功德會的志工,前幾天跟您電話聯絡過,現在過 
    去看您好嗎?」六月初的一天午後,高曉君和吳麗慧在天母天山里展開初 
    訪。 
     
    「啊!您現在有客人不方便?好,那麼下次再聯繫。」刻意避開老人家午 
    睡、休息的時間,事前聯繫也已做好了,卻還是有出人意表的變化。 
     
    其實光想到要探訪陌生人,就是很大的挑戰,敲每扇門之前都需要一點勇 
    氣,因為不知面對的會是怎樣的老人家。常常事先和對方約好,來到門前 
    卻無人回應、電話接不通;有的住處隱蔽,照址找半天也沒著落,還得勞 
    煩路過的郵差指引…… 
     
    雖是萬事起頭難,其中倒也不乏溫馨回應。有的老人難得有訪客,吆喝著 
    泡茶開講、半天不放人;有人不吝分享過往風光、生活哲理,熱情地邀請 
    慈濟人常來走走…… 
     
    社區站哨 
     
    民國八十七年初,台北市政府積極與民間單位協商分區認養;五月,北區 
    慈濟人與市政府社會局人員初步協商,於十月至民國八十八年一月,先行 
    針對大安區九十七位低收入獨居老人進行居家關懷。 
     
    繼大安區試辦後,民國八十八年五月,慈濟更廣面地在北區展開獨居老人 
    關懷行動,針對市府提供的兩千三百位名單一一探訪,篩選真正需要長期 
    關懷者,提供日常電話問安,以及至少每月一次的居家關懷。 
     
    北區慈濟人站在配合協助的立場,獨居老人若有就醫、送食、居家護理等 
    需求,即轉介社會局由專人處理。簡單而言,志工是社會局在各社區的「 
    前哨」,除了問候、心理慰藉,也注意老人健康及生活概況,隨時提報政 
    府單位,以便提供及時且必要的服務。 
     
    「許多老人的生活可是多采多姿,不像媒體報導的那麼淒涼呢!」大安區 
    萬明月初訪之後大開眼界。「他們對生命的豁達,是我們的學習典範!」 
    說是對老人表達關懷,己身的領悟反倒是意外收穫。 
     
    而不論順利或挫折,重要的是還給志工重新認識社區的經驗,重新發掘太 
    過熟悉而忽略的環境。「我知道社會有許多孤單的老人,但感覺一直很遙 
    遠,沒想到他們竟然這麼近,就在社區內、在我們身邊!」一位志工說。 
     
    藉由服務過程發掘社區需要,省思社區未來發展,社區關懷的意識就此萌 
    芽蔓延…… 
     
    溫情來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與社會局合作外,許多公家單位如警察機構,也商請 
    慈濟協助。以士林區為例,警察機關依規定需向轄內獨居老人提供每日一 
    次電話問安,詢問有無需要協助的地方,但是── 
     
    「我還沒死啦,你不用每天打電話來問,讓我耳根清淨一下好不好?」「 
    我又沒犯法,老是打電話來幹嘛?當心我向市政府告你擾民!」 
     
    怪只怪警察身分常遭一般民眾誤解或排斥,遇上防衛心重、個性孤僻的老 
    人,熱心善意往往換來一頓臭罵。要不,就是長者們太過寂寞,只要有人 
    打電話來,一講就天南地北忘了時間,直教電話這端趕著執行其他勤務的 
    員警,急得有苦難言。 
     
    得知慈濟正進行獨居老人關懷,士林分局主動詢問當地慈濟人參與合作的 
    可能性,「慈濟在社會上的形象良好,慈濟人也具有溫暖的特質,民眾接 
    受度高,很適合此項關懷工作,希望能一起配合。」負責聯繫的士林分局 
    第四組組長侯石清露表示。 
     
    因此,士林慈濟人將電話問安及居家關懷的資料同時回報社會局與轄區警 
    局,省卻警員許多時間;遇到老人發生狀況,只要一通電話到警局,救護 
    工作隨即展開,縮短政府各局處通報轉介的時間。 
     
    長遠扎根 
     
    「一切還在進行中,我們並不急切,只想保持熱忱持續下去。」首次參與 
    關懷工作的高曉君說:「關懷不是空泛的問候、形式化的電話問安,只想 
    讓這些長者知道,我們一直在他們身旁!」 
     
    相較於高雄地區十個多月來的耕耘歷程,北區慈濟人關懷獨居老人的行動 
    才剛起步。「北區獨居長者關懷推動小組」負責人賴美智審慎地說:「這 
    是一項長遠的、社區扎根工作,未來我們將以平常心進行,讓志工做得歡 
    喜、讓長者得到溫暖,讓這種溫馨的互動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