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小語:盡本分就好,不要想太多,想多就雜了,雜了就亂了。 
     
    實體文化 
     
    「慈濟文化」的特色何在?大愛電視台新聞部經理黃晴雯等人來訪,上人 
    談到,想要深刻感受慈濟的文化,必須親身投入才有真實的體會。 
     
    「我常說『今日的工作,是明日的歷史』,實際去做之後,無形的精神落 
    實為具體的形象,這分真實的歷史就是慈濟的文化。這種『實體文化』是 
    做出來的,並非天馬行空的構想,也不是口頭說說而已的『抽象文化』。 
    所以,慈濟的文化工作者要把握慈濟『做了才說』的特色,如實地以傳播 
    媒介展現這分實體文化。」 
     
    只求付出 
     
    在座幾位皆是主管級同仁,上人針對大家提出的人事問題略作開示。如何 
    面對壓力?上人說,菩薩遊戲人間,既以人間菩薩自許,就要抱持既認真 
    又輕鬆的態度來面對眾生,如此即能把壓力化成助力,把辛苦化成自在。 
     
    有同仁說自己是很直率的人,說話常不夠委婉而造成同事間的緊張;有些 
    必須同仁配合的事項,再三提示以後,同仁仍無法照辦,自己常因心急, 
    口氣就不好了。 
     
    上人表示,會做事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會做人,如此工作才能圓滿 
    ,理念才能落實,此即「人圓、事圓,理才圓」。若常為理而爭執,則氣 
    氛愈爭愈僵,人與人之間感情疏離,事情也就難成了。個性直爽並非不好 
    ,但聲色仍要柔婉。來到慈濟不要放棄「自我美化」的機會,要善加利用 
    境界來修養自己,擴大心胸,待人真誠,則人格就會提升。 
     
    「想要成就一件事,必定要先下個決心──忍!凡事要能忍耐,要有耐心 
    。以成立大愛台來說,雖然有其成立的宗旨,可是同仁們來自十方,各有 
    各的看法,剛開始大家心志並不一致,所以我必須給大家時間來調適。社 
    會風氣惡化,我對淨化人心目標的達成確實很心急,但我只是輕輕地要求 
    ,不斷地用最真誠的心去付出,我想總有一天人家會感受到這分心意,而 
    願意一起投入大愛的行列。」 
     
    也有同仁外在言行較剛強,其實內心多愁善感,經常覺得受到傷害,認為 
    沒有人愛他、關心他。上人以自己為例勸勉說:「我出家之初無人識得, 
    又有誰來關心我?我安住己心的方法,就是自己愛自己。如當年入戒場受 
    戒時,每到會客時間,別人都有人來探望,唯獨我從未被叫名,都是自己 
    一人在角落靜靜地看書。但是那段無人識、無人愛的歲月,卻也因為沒有 
    人來打擾,使我有時間好好思考將來要做的事,釐定人生的方向。」 
     
    「我從不埋怨自己的遭遇,即使往後做慈濟遭人反對或冷眼看待,我也不 
    曾積怨在心,只要求自己要愛人,不求別人如何愛我。只要真誠付出愛心 
    ,終究會獲得眾人的關懷。」 
     
    「所以,盡本分就好,其他不需要求太多,也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就雜了 
    ,雜了就亂了。我一生自許要『不求』、『付出』、『簡單』、『單純』 
    ,其他不去在意。人生時間有限,只要積極付出、心念單純,就能很自在 
    !」 
     
     
     
    ▲靜思小語:勇於承擔、積極任事,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以拓荒者自許 
     
    「慈青學長會」由已畢業的慈青組成,目的在以過來人的經驗關懷在校慈 
    青。今有四、五十位慈青學長群聚靜思堂,開會討論未來發展方向。上人 
    在會後開示,期許大家肩挑如來家業,以拓荒者不畏辛勞的精神克服種種 
    難關,開闢淨化人間的清流。 
     
    上人說,人生沒有所謂「困難的事」,怕的是原地不動;只要肯發心踏出 
    第一步,再遠的路程都走得到。「人來世間並不稀奇,稀奇的是能做個『 
    拓荒者』,在人生舞台上發揮生命的力量!尤其於今世紀交替之際,適值 
    佛法中所說的『濁世末法』時期,人心被貪瞋癡慢疑污染,倫理道德衰頹 
    不振,要在此時站穩腳步已經不易,何況還要負起開啟人人愛心的使命, 
    實在相當艱辛!但是,慈濟的文化不是光說不做,只要抱持真誠的心去付 
    出,必能打動人心,共創真善美的世界。」 
     
    往昔民生窘困,人人吃苦耐勞奠定如今富裕社會的根基,這一代的年輕人 
    享受著前人努力的成果,更該承擔使命,以自身學識、能力回饋社會栽培 
    之恩。「而慈青學長們既入慈濟團體,尤應挑起社會責任。人生最煩惱的 
    是沒有責任可挑,沒有責任就是『沒用的人生』。要成就『有用的人生』 
    ,就要勇於承擔、積極任事。慈青學長的責任,是照顧好同輩的慧根,以 
    及源源不斷地帶動年輕人投入淨化人心的工作。」 
     
    為免年輕人自覺「壓力太大」、「變化球太多」而心感無力,上人勉勵道 
    ,不要將事情當作壓力,要當作磨鍊,藉事鍊心才能鍛鍊出堅定的意志。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能深明此理,就會以感恩心面對所有人事。 
    其實『壓力』的產生是自己的心在作怪,將人事當作生活的教育、成長的 
    磨鍊,就能以心轉境,不會有壓力的感受;否則,常叨念著壓力好大,對 
    於精神意志的消耗很大,長久下來恐怕身心就不得健康了。」 
     
    「遇到人事挫折,要勇於承擔!」上人殷切寄語慈青學長們──肩挑使命 
    在人間,力行慈濟菩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