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四日∼六日 
       《十二月初十∼十二(四∼六)》 
       
       
       
       
      【靜思小語】 
       
      聰明惹事端;退步是向前。 
       
       
      退一步 
       
       
      此行在每場次的歲末祝福中,上人必定言及成立慈濟的目的,在於淨化人 
      心,合眾人的愛心善念,以招感祥和的世界。上人也讚歎全球慈濟人走入 
      人群、擁抱蒼生,有時甚且得入危險之境,給予苦難眾生足可依靠的肩膀 
      ;這種勇猛、毅力的精神,可說是不惜自己生命的人間活菩薩。 
       
      上人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與大家互勉,若眾人的心力能合而為 
      一,無自私自利,則世間就沒有困難的事;不求人愛而能歡喜付出愛,人 
      生就能幸福、輕安自在。 
       
      「世間苦難何其多,不要將時間浪費在爭執上,應善加把握時間去付出愛 
      。」上人在台南區委員、慈誠、榮董授證中,致勉慈濟人「以戒為制度, 
      以愛來管理」,唯有提升智慧、增長慈悲,過著服務人群的生活,才能提 
      高生命的品質。 
       
      上人表示,想要提升智慧,必定要去除貪、瞋、癡、慢、疑;遇到人事爭 
      執時,若只憑著聰明做事,就會與人明爭暗鬥,造成許多爭端;要學習退 
      一步,若能退一步,自然就海闊天空。 
       
      對於佛陀的教法,上人以「慈悲喜捨」四字說明。佛陀以八萬四千法門來 
      引導,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慈濟的四大志業,就是涵蓋慈悲 
      喜捨之精神,令眾人從善門入佛門,藉事鍊心,照見自己的清淨本性。 
       
      上人說,付出愛的同時要感恩,如此才能福慧增長;若能去除執著,達到 
      付出無求的心境,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人生就能輕安自在。 
       
       
       
       
      ▲一月七日∼八日 
       《十二月十三∼十四(日∼一)》 
       
       
       
       
      【靜思小語】 
       
      因為「信」──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愛的腳步才能持續向前。 
       
       
      與人為善 
       
       
      經過多時溝通,高雄市政府已同意將慈濟高雄會所由工業區用地變更為社 
      會福利用途,市長謝長廷與副市長林勇堅等人今與上人簽定「社會福利專 
      用區開發協議書」。座談間,市長感嘆當前時局混亂、經濟不景氣。「經 
      濟惡化要復甦較容易,人心惡化要再提升較難。」 
       
      「因為信──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慈濟走了三十多年。」上人表示,慈 
      濟連續兩個月舉行逾三百多場歲末祝福,呼籲大家推動「合心、和氣、互 
      愛、協力」;相信只要人心和合,彼此互愛,社會就會穩定,經濟也會復 
      甦。 
       
      上人以慈濟援助過的菲律賓與印尼為例,當地因政黨紛爭引發內亂,使社 
      會經濟一蹶不振,慈濟人從事慈善與義診,救濟貧戶乃至於警察、軍人, 
      用愛逐步化解社會的對立,增進人心的和諧。「愛的力量非常大!」 
       
      上人感恩市府支持慈濟在此推動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充滿『與人為善』 
      的風氣,是人人之福。」 
       
       
       
      年年三願 
       
       
      「沒有包容之心,就不堪稱作『金剛護法』。」上人勉勵高雄地區慈誠師 
      兄,大丈夫心量要大,能包容別人才能真正發揮「護法」的功能,若心量 
      狹窄,自己常陷入是非紛爭中,如何能維護正法久住? 
       
      「看清人我是非,就不會因人事挫折而退轉道心。」上人強調,慈濟是「 
      人間菩薩道場」,人心是否受到淨化,比捐獻多少錢財更重要,期待人人 
      照顧好自己的心,在團體中互信互愛,才能帶動更多人投入善的行列。 
       
      「做慈濟,對外而言是淨化人心,對己而言是耕耘心田。要堅持初發心, 
      始終勇猛精進。」上人表示,凡夫心反反覆覆,必定要有股力量推動,才 
      能不斷精進,所以慈濟不斷建設志業、濟貧教富,就是要使大家的心能持 
      續精進,「否則內心雜草叢生,菩提種子就會枯萎。」 
       
      隨後的歲末祝福中,上人感於自己有病在身,遂在開示時,以年年的「三 
      不求」心願,致勉眾人。 
       
      「要珍惜此時此刻的健康,去為人群付出。」上人表示,一生向來無所求 
      ,若要說「求」,便是自己常言之: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精神敏睿就能明辨是非、透徹事理,心 
      不受人我是非所轉,有所為有所不為;若是身體健康,但精神糊塗,無法 
      看透是非、善惡、對錯,如此所作所為將損人不利己。所以能夠透徹真理 
      ,就是智慧。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做事不免會遇到困難,唯有提起毅力、 
      勇氣,突破種種難關,人生才有價值。慈濟一路走來步步坎坷,若非堅持 
      毅力、勇氣,實無今日;若心血有形,則慈濟寸寸道路都是心血鋪過來的 
      !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人來世間應懷抱使命感,若能集合眾人 
      之力,則再大的重擔都能夠挑得起。 
       
       
       
       
      ▲一月九日《十二月十五(二)》 
       
       
       
       
      【靜思小語】 
       
      事不論大小,只要用心去做,都會得到尊重與敬愛。 
       
       
      不作「半調子」 
       
      「我的年紀已大,體力一年不如一年,要做的事那麼多,若大家只是從做 
      事中累積聰明,沒有增長清淨的菩薩心,將使我心疼且煩惱。」 
       
      離別高雄之際,上人叮嚀委員組長及幹部們,要有「大將之風」的開闊胸 
      量,才堪勝任重責,也才能領眾無礙。 
       
      「慈濟是菩薩道場,救助別人其實也是在救自己的慧命,若只執著名相, 
      忽略心靈的成長,慧命就會因此而損傷。」上人表示,在大團體中,任何 
      幹部都必經新陳代謝;擔負重責時,在就任期間應以大局為重,多方提攜 
      、培養人才;卸任後,要以關懷出發,從旁協助新任者善盡責任。而新任 
      者也應尊重舊幹部,時常向其請益,才能免除摸索的時間,表現出謙虛的 
      品格。 
       
      「人生無常,要把握時間啊!」上人提醒大家不要被「卑劣慢」所障礙, 
      認為自己不如人,就愈來愈退縮。年紀大的人更要活到老做到老,不要因 
      為年輕人優秀,就完全退出,事實上,只要真正用心做事,事不論大小, 
      都會得到尊重與敬愛。 
       
      上人希望高雄新會所要有「大家庭」的氣氛,人人相處以和為貴,和氣才 
      能生道氣,「做慈濟是為自己做,要『以理啟事』、『藉事會理』,做中 
      覺,覺中做──循道理做事,並從做事中體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