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正月十一(六)》 
       
       
       
       
       
      【靜思小語】 
       
      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來訪,與上人對談。 
       
      記者:慈濟做這麼多事,您的力量從何來? 
       
      上人:人有無限的良能,一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很多人一起做,就會發 
      揮不可思議的力量。慈濟的力量來自於眾人,是很多人共同推動、成就的 
      ,我只是開啟人人心中那分良能。 
       
      記者:您如何排解壓力及委屈? 
       
      上人:在事情的當下難免會有心靈的感觸,但時間過去,心境就會轉變。 
      如果時過境遷、心境還是執著,就會污染自己的心地。 
       
      記者:有些人遇到人生困境無法解決時,都會來找您,把您當成是萬靈丹 
      ,您對這樣的期待會有壓力嗎? 
       
      上人:不會覺得有壓力,只會把握精力、時間,盡力去做。能解除他人心 
      中的煩惱,讓他們把心安下,應該值得吧! 
       
      記者:佛教徒常說:「善有善報」,慈濟人做這麼多好事,是不是就不會 
      遇到災禍? 
       
      上人:慈濟人會這麼自在,是因為他們不執著「善有善報」,只想多做一 
      點善事,讓這個世間多一些祥和。 
       
      他們不僅付出無所求,還愈做愈感恩,覺得這是讓他們發揮生命良能的機 
      會。認為做好事是本分事,這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三輪體空」──無布 
      施者、無受施者、無布施物,這很不容易做到。 
       
      記者:外界有些人說,慈濟人不太重視研讀佛經。 
       
      上人:我重視的是學佛。佛法能開啟心門,但要實踐後才能真有體會。經 
      不是放在嘴上念,是要去行的,不肯行動,三藏十二部經背得再熟也沒有 
      用。 
       
      記者:您對媒體有什麼期許? 
       
      上人:記者可以提升民眾的生活文化、開拓大家的人生視野,可說是扮演 
      著社會「抗體」的角色,是很神聖的社會教育工作。但如今這分助人的工 
      作變質了!一些記者本身迷失、甚至墮落了,遂使自己變成「病毒」,一 
      直複製有害人心的物質,危害整個社會。媒體本應負起道德勇氣的使命, 
      但放眼當今傳播界,反而成為社會病態的來源,實在令人擔憂!天災可怕 
      ,其實心靈的災難更恐怖。當今社會充滿鬥爭、暴戾的氣氛,令許多人惶 
      惶不安,期待媒體多傳播清流的文化,這才真的對社會有貢獻。 
       
       
       
       
      ▲二月四日《正月十二日(日)》 
       
       
       
       
       
      【靜思小語】做「抗體」,不要做「病毒」。 
       
       
      難得童心 
       
       
      「孩子的心是多麼單純啊!人生很多的煩惱,就是源於失去了這分純真的 
      童心;心地太複雜,欲望不斷擴大,就看不清人生正確的道路,而走向錯 
      誤的人生。」 
       
      志工早會中,上人感嘆人際關係一旦複雜化,人與人之間彼此猜忌,總是 
      提防著別人是否將不利於自己,生活就變得很緊張。「孩子的心純淨無染 
      ,與他們相處往往感到輕鬆、自在。然而,天真的孩子是從何時受到污染 
      的呢?」 
       
      上人慨言,當今整個社會大環境是非、善惡、對錯模稜兩可,青少年問題 
      偏重於歸咎父母,以致孩子忽略了自己的責任。 
       
      「社會的希望在家庭,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所以除了 
      學校教育,社會大環境的淨化也對孩子的人生有重大影響。」 
       
      上人期望整個社會要有共識──必須具備道德勇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道理要分明。孩子們做對了要鼓勵,做錯了也要教他們認錯改過,對自 
      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不能通通推給父母或外在環境,如此才能端正孩子的 
      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