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1)(2)(3)(4)(5)(6

▲二月二十三日《二月初一(五)》


水晶心



【靜思小語】

人的本性清澈如水晶,煩惱就像灰塵,遮蔽了心的明淨。



難與不難


目前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心理、精神上很脆弱,上人在志工早會中,明析
「人有八萬四千煩惱」,也就是「八萬四千難」,但有心對治就不難,不
會走極端製造社會亂象,也不至於消極自尋短見。

「世間事不只要看得開,也要看得透徹。」上人比喻人的本性就像晶瑩剔
透毫無雜質的水晶,能清清楚楚、明明朗朗透徹一切境界。假使一念無明
起,清淨的本性染上一層霧,就像眼睛罹患白內障或表面產生混濁的薄膜
,迷迷濛濛無法看清面前的境界。

「世間名為『娑婆世界』,意即充滿苦難、必須堪忍的世界,每個人來到
世間都一定要有毅力勇氣,才能突破層層難關。」上人表示,即使遭遇困
難,但善解、感恩、知足、包容,仍然能讓人樂觀而堅強。

「有人則是動輒為一些輕微的事起煩惱,容易偏向消極的道路。這是鑽牛
角尖的心理病態,如果不痛下決心調整習慣,會繼續累積煩惱。」

上人說明,走極端的人,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尋短見的人,不但犯下殺
害生命的罪業,還犯下不孝罪,使父母親友哀慟、造成社會不安。針對這
類人,上人叮嚀志工們要輔導他們看得開、想得開,提起菩薩的愛心去幫
助人,如此就會做得很歡喜,並因此廣結善緣,人生就不再黑暗、孤單、
有苦說不出。



愛最珍貴


農曆年後上人首次行腳,行程預計九天,在台北下火車後直達內湖聯絡處
。此地在象神風災時曾動用部分空間充作中央廚房,發揮很大的緊急供食
功能;在經過規畫加以布置後,將更便於餐食的製作動線。上人走到倉庫
間,見偌大地面上縱列四長排二或三層的鐵架,其上有整理好的毛毯、背
心、棉被等衣物,上人讚歎收拾得很有次序,顯見大家極為用心。

上人致勉該區委員及慈誠隊,近來有不少當地民眾來聯絡處幫忙,可見大
家都努力在落實社區,希望要更用心帶動民眾愛心,使內湖成為菩薩聚集
的吉祥地。

抵達台北分會後,人潮如水湧來,中央社總編輯劉坤原、編撰賴勝權以及
記者謝震南來訪,言及深深贊同上人所言媒體須為生病的台灣社會負起很
大的責任,尤其身為國家通訊社的中央社,更應帶頭使媒體自律,故想邀
請學術界、傳播界座談媒體的正確方向。

上人再度強調如今要救社會真的要靠媒體,媒體淨化,人心才能安定;並
舉慈濟捐髓到大陸為例,大陸方面一來想在當地建立骨髓資料庫,二來認
為台灣捐髓者無私的大愛令人感動,委員們自掏腰包搭機送髓的義行令他
們敬佩,所以當地記者每每大幅報導慈濟送髓的新聞。

「反觀台灣媒體界,並不以為珍貴啊!大約報導一、兩次,就不再繼續了
。又如慈濟這次援助薩爾瓦多,當地報紙亦多加報導,但台灣……」上人
十分感慨。

劉先生慨言,媒體以「市場取向」作為報導與否的標準,例如有人想跳樓
,媒體就一窩蜂搶著做現場報導,唯恐不如此,就會造成收視率下降。上
人聞言表示,媒體報導的目的,是在開拓人的眼界,增加智識,但現在媒
體都偏向報導人生醜陋面,民眾在媒體上看不到社會的光明、人生的希望
,自然感到前途一片黑暗。

劉先生表示,身為媒體工作者,當挑起社會責任,多報導人生溫馨面,使
台灣社會走向健康的坦途。




▲二月二十五日《二月三日(日)》

磨出智慧



【靜思小語】

人事的艱難是智慧的磨刀石,勇氣與毅力也因之而生。



覓知音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又說:「人不知而不慍,不
亦君子乎!」人生在世知音難得,更何況懷有遠見之理想實踐者,當其投
入人群奉獻己力時,為人不了解、乃至於誤解,而受到的批評、指責、排
斥或孤立,這種種人事上的困難,實無法避免。上人與杜俊元、姚仁祿師
兄言談時,說及做慈濟之初的艱辛。「堅持理想往往必得獨自忍受許多辛
酸;但人事的艱難是智慧的磨刀石,勇氣與毅力也因之而生。」

上人提到近來常憂煩的社會風氣病毒。「社會風氣所致,現代父母對於中
學以下的孩子,認為他們還小,於是處處庇護,老師導正孩子的錯誤,父
母就來找老師理論;而當孩子們上大學,父母又認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何須老師再來教導!長此以往,孩子們唯我獨尊,不懂得尊重、體貼別人
。」

「如果只是給學生文憑就好,是很不負責任的教育態度。慈濟大學要挑選
學生,寧可選願意接受生活教育調教的學生,人少無所謂,決不可為營利
而招收不認同慈濟辦學理念的學生。」上人強調,慈濟興學辦校,期待的
是培育種子青年,在接受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後,能在社會上發揮與人為
善的良能。



談昔憶往


北區委員與慈誠幹部精神研習會在關渡共修處進行兩天活動,共有四百四
十九人參加。會中邀請十三位資深委員與眾分享過去慈濟點滴。上人特前
往聆聽大家談昔憶往,會場充滿懷舊氣氛,也饒有飲水思源的感恩心情。

資深委員或持拐杖,或步履蹣跚,許多人都已白髮皤然,當他們訴說早年
如何做慈濟時,真心流露的純樸性情,使人緬懷三十多年前的慈濟路,步
步都是「一針一線,一分一毫」,粒米成籮地辛苦鋪成。

所謂「劫濁亂時,眾生垢重」,上人開示說,早在慈濟成立之初,即以淨
化人心為目標。「不好的習氣是人生命中的濁氣,修行,就是要去除不好
的習氣,保持內心的清淨。」

上人進一步說道:「習氣去除盡淨,生命因此淨化,就無『命濁』;心地
清淨,不與人結黨營私,並且廣結善緣,自然處眾無礙,就無『眾生濁』
;與眾人結好緣,就無人事紛擾不堪的『煩惱濁』;既無煩惱無明,就不
會執著己見而排斥異己,如此那有『見濁』;大家相處合心、互愛,『劫
濁』自然不起,則社會祥和、天下太平。」上人表示,初做慈濟即懷抱願
天下無災難的理想,但三十五年過去了,眼見當今紛亂的局勢,內心實在
著急。「時間在一眨眼間就消逝了,想到還有那麼多事要做,就由不得我
不急!我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希望大家廣結善緣,度化更多人一同來作淨
化人心的工作,成就人間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