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相互體貼的「他心通」 | 
                   
                  
                     | 
                   
                  
                    ◎釋德  | 
                   
                  
                     | 
                   
                  
                    ◆十二月二十∼二十三日《農十一月•二十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 
                       
                      用心,有同理心,就能達到「他心通」—— 
                      我了解你,你了解我,體貼、照顧彼此的心。 
                       
                       
                       
                      生生世世之約 
                       
                      「不知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因為體知人生無常,所以珍惜每一分秒 
                      ,對於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以感恩心待之。」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但若懂得善用分秒,時間也能累積一切。於中 
                      部地區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上人言,慈濟走過四十年,自己也進入古稀 
                      之年。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過一天就少一天。有形的生理不斷老化,慧命卻 
                      能日新又新;而慧命是在付出的過程中成長。」上人敦勉眾人,受證後使 
                      命上肩,要把握時間、空間及有限的生命,修福修慧。 
                       
                      「受證不是畢業,才剛入學而已,是長遠菩薩道的起步。要把握當下,做 
                      就對了。」上人回想四十年前,不但沒有「授證」,也沒有委員,只是三 
                      十位會員發心拿三十支竹筒,一日存五毛錢;再慢慢地口耳相傳,接引人 
                      加入會員。眼見捐款人愈多,便發予大家一本小筆記簿登記會員名字。 
                       
                      「當時只要領簿子幫忙勸募的,就是慈濟委員。我很感恩早期這群委員, 
                      她們拿了簿子,就一路跟隨師父;直到往生前,還跟師父相約,要生生世 
                      世跟隨……」 
                       
                      上人說,早期希望大家一日存五毛錢,而非一個月捐十五元,即是希望日 
                      日生起救人心念,培養愛心的好習慣;現在要求大家入慈濟門須見習、培 
                      訓,是要培養好習慣——將壞的習氣去除,守規戒、守本分,日常生活進 
                      退有威儀,成就人格。 
                       
                       
                       
                      心靈富足的老人家 
                       
                      從屏東一路北行,聽聞許多坎坷人生因與慈濟結緣而轉為亮麗,種種感人 
                      故事,令上人頻道感恩。 
                       
                      台中霧峰一位八十多歲阿嬤,基於疼惜地球的心念響應環保,每天清晨三 
                      點半即起,虔誠念佛後,便推車穿梭大街小巷,清掃地面、撿拾資源垃圾 
                      ;不論天氣多冷、風雨無阻。原本心疼老人家辛勞的兒子、媳婦,看到母 
                      親做環保愈做愈健康、一天比一天歡喜,遂轉反對為支持。 
                       
                      以前阿嬤常出國觀光,現在則說:「把錢省起來給師父做善事,把時間省 
                      起來做環保。」還以閩南語俗諺與眾分享:「大家合心,黑土也會變黃金 
                      。」 
                       
                      上人讚歎,老人家是典型的「富中之富」,子女也很孝順;社會上若能多 
                      一些這樣的家庭,必能祥和。 
                       
                      員林有位八十多歲獨居阿公,屋頂破了個大洞,門也關不起來,難以遮風 
                      蔽雨;慈濟志工以四天時間整修、粉刷和清掃,完成後並搓湯圓為阿公慶 
                      祝「入厝」。阿公得到暖暖的關愛,堅持要把每個月領到的老人津貼,捐 
                      出部分給社會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志工體貼阿公的經濟狀況,請他多為自己生活打算。然阿公認為只要身體 
                      健康,就很滿足了;因為得到志工的關懷援助,他也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去 
                      助人。 
                       
                      上人讚歎老人家「心無貪欲、少欲知足」。「知足且願捨出的人,最富有 
                      !若社會人人有愛、家家戶戶有愛,必然祥和平安!」 
                       
                       
                       
                      濁世中的單純心念 
                       
                      「用心體會,山河大地無不都是說法相;用心聆聽,天地萬物動靜之間, 
                      無不都是法音。將心靜下來聆聽大地一切法音、體會大地一切法身;簡單 
                      的一念心,可以容攝天地萬物的真理!」上人強調「一念心」的重要,教 
                      示眾人「多用心」。 
                       
                      上人表示,人間處處是法,「但有『善法』與『惡法』之別——說壞話, 
                      引導人作惡;說好話,引導人行善。一天堂、一地獄,說者、聽者皆不可 
                      不謹慎。」 
                       
                      佛陀於人間,用四十二年時間說「方便法」——以八萬四千法門,應機對 
                      治眾生複雜的煩惱心病,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最後七年說「真實法」, 
                      引導眾生走入真理的究竟,並且力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簡單就是美,單純就是法。」上人言,世人或者把佛法分析得太深奧, 
                      或者鑽得太深不見天日,因而迷失在錯綜複雜的理論中,無法體解佛法之 
                      妙。 
                       
                      上人表示,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明白教示,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 
                      ,充滿無明惡濁。「濁,是不清淨;眾生的無明煩惱,造成五種不清淨— 
                      —劫濁、煩惱濁、見濁、命濁、眾生濁。」 
                       
                      如何化解這些惡濁?上人敦示,要從「心」改變起。大家相處合心、互愛 
                      ,則社會祥和、天下平安,「劫濁」自然不起;與眾人結好緣,就無人事 
                      紛擾不堪的「煩惱濁」;既無煩惱無明,就不會有執著己見而排斥異己的 
                      「見濁」;習氣除盡,生命因此淨化,就無「命濁」;心地清淨,不與人 
                      結黨營私,並且廣結善緣,自然處眾無礙,就無「眾生濁」。 
                       
                      上人勉勵,人人都有潛能,不要輕視自己,每一個人盡一分心力,集合眾 
                      力,就能讓世界更美好。 
                       
                       
                       
                      無欺無瞞,自我尊重 
                       
                      「人人的心中有道場,人人的心中也有三寶;如何能統領大眾?要心存『 
                      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上人強調,誠、正、信、實,是慈濟 
                      人的本分。 
                       
                      「我自己絕對做到,也希望我的弟子切實做得到,如此人人慧命方能增長 
                      。假如這四項缺少其一——少了誠,就有污染;少了實,無法取信於人; 
                      少了正,無法讓人肯定自己的人格。」 
                       
                      「內心有沒有誠正信實?或許騙得過別人,卻騙不了自己。對己無欺無瞞 
                      ,就是自我尊重;一定要鞭策自己做到誠正信實,再發揮慈悲喜捨,為眾 
                      生付出。」 
                       
                      上人希望人人自愛,也要愛人,莫對他人的過失一味譴責批評,應該以愛 
                      來感化。「自愛才能成長慧命。對於周圍的人,也要用知足、感恩、善解 
                      、包容的愛,給予改善的空間。」上人慈示;犯錯的人想改過,身旁的人 
                      要給予尊重及愛,使之更能自愛。 
                       
                      「見到誠正信實的人格,要向他看齊;他人的人格有缺陷,要自我警惕不 
                      犯相同錯誤;覺察自我有缺點,要趕緊改過,才能成就自己的品格。」 
                       
                      「用心,有同理心,就能達到『他心通』——我了解你,你了解我,體貼 
                      、照顧彼此的心,以及彼此的菩提苗。」上人指出,自己想要的,也是別 
                      人想要的:希望他人尊重我,就要先去尊重他人;不要總是期待別人來愛 
                      自己,自己應該主動去愛人。 
                       
                      「人與人之間必須互愛,有愛,才能彼此尊重;能尊重,才能真誠的感恩 
                      ;進而合群體之力,為眾生做事。感恩、尊重、愛,缺一不可。」 
                       
                      上人殷切叮囑,將「放大自己」的心態,縮小成「微塵人生」,卻能發揮 
                      「奈米良能」。「於人間道場修行,心靈當常存感恩、尊重;洗淨煩惱無 
                      明,就能對眾生付出真誠無染之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