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再辛苦也要承擔 | 
                   
                  
                     | 
                   
                  
                    ◎釋德  | 
                   
                  
                     | 
                   
                  
                    ◆十二月七∼八日《農十一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 
                       
                      理想不離大愛,大愛成就理想; 
                      以愛承擔、以願助力,再辛苦,也值得。 
                       
                       
                       
                      向「愛的理想」跨步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第八屆加冠暨傳光典禮於靜思堂舉行,四十七位即將邁 
                      入實習階段的二年級學生,由師長冠以護士帽、上人點心燈,象徵慈濟大 
                      愛及護理使命的傳承。 
                       
                      「立志成為護士是很神聖的理想,而理想總是不離一分愛。」上人言,人 
                      生至苦莫過病痛,病痛中的人,需要勇敢、有愛心和毅力的護理人員,給 
                      予愛的呵護。 
                       
                      「觀世音菩薩又稱白衣大士,形象如慈母,人遇苦難,常稱其名祈求護佑 
                      。護士也是白衣大士——當病患痛苦不適的時刻,按下緊急呼叫鈴,護理 
                      人員就會現身提供所需之協助,這正是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 
                      」 
                       
                      上人期許志為護理人員者,學習佛陀的大智慧及菩薩的大悲心。「投入臨 
                      床,要發揮內心真誠的愛去照顧病人,作聞聲救苦的白衣大士;以同理心 
                      去關心、了解病人的苦難,並且時時綻開歡喜笑顏。」 
                       
                      欣見學生頂上潔白的護士帽,上人表示這是一道「愛的光環」。「心中有 
                      愛,就能尊重待人、甘願為苦難蒼生拔除痛苦。能如此,所呈現的即是亮 
                      麗、有價值的人生!」 
                       
                       
                       
                      看見「佛在人間」 
                       
                      「就我所聞,中國佛像面相福態,乃以帝王相造之。但我認為佛法是生活 
                      化的、菩薩在人間,因此佛像應有時代性,使現代人見之有親切感。」八 
                      日上午,上人與唐小禾、程犁等多位大陸藝術家談及其對佛教藝術的觀點 
                      ,表示慈濟道場的佛像造型,皆希望呈現當代佛教的精神。 
                       
                      程犁教授綜觀佛教美術,歷年來佛陀的造像皆是正襟危坐,且遵循「三鼻 
                      五眼」規則——面寬是五隻眼睛的距離、面長是三個鼻子的長度。「慈濟 
                      透過『做』的人間佛教實踐,得到全球許多人的認同,的確是當代佛教一 
                      大特色。」 
                       
                      唐小禾教授接言,大陸許多佛寺香火鼎盛,「然人們多是為己求平安發財 
                      ,這種將佛神化並欲得到自身好處者,非佛陀立教之本意;佛陀該是走向 
                      人間的。」 
                       
                      上人贊同道,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中國古諺也說:「人之初, 
                      性本善」,這「善」,即是清淨光明的本性。「所以不要將佛陀神化,而 
                      應效法其精神,找回自我的清淨本性。」 
                       
                      花蓮靜思堂講經堂、新店慈院、板橋志業園區的佛陀膚慰地球壁畫,是唐 
                      小禾、程犁伉儷的兒子——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副主任唐暉之作,乃 
                      兼具傳統與現代的佛像藝術;台中豐原靜思堂的佛堂壁畫,則以此原創構 
                      思,發展出佛陀手植菩提種子於人間的形態,名為「大地之母」,由唐小 
                      禾、程犁教授及弟弟唐驍等人繪製而成。 
                       
                      上人表示,「佛陀灑淨圖」中,佛陀自虛無清淨之地慢慢湧現,乃從「虛 
                      妙」到「有」之境界展現;而「大地之母」則是補救、疼惜被人類毀傷的 
                      地球,「皆是人間佛教精神的呈現!」 
                       
                       
                       
                      大愛足跡不空過 
                       
                      時日飛逝,又將改歲,上人於人文志業策進會上,憶想一年來全球災禍層 
                      出——海嘯、颶風、水患、貧窮、環境污染……藍天白雲的身影不停息, 
                      深入各個災區膚慰傷痛,期使苦難眾生離苦得愛。 
                       
                      慈濟大陸賑災至今近十五年,扶困、救難的腳步不歇,尤其在安徽、甘肅 
                      及貴州等地興辦教育,不僅改善了貧困百姓的生活,更啟發出人們的愛心 
                      ;印度洋海嘯將屆滿一年,慈濟對印尼亞齊、斯里蘭卡的中長期賑災計畫 
                      刻正進行中,亞齊首批大愛屋近日將啟用、入住……皆令上人感恩志工持 
                      之以恆的付出。 
                       
                      「也感恩人文志業體同仁,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使大愛足跡不 
                      空過。然若能更大步精進,同為蒼生多付出一點力,相信天下就能多一分 
                      平安!」上人致勉同仁多承擔、多付出一些心力,就能救拔無數人的慧命 
                      。「只要人心能淨化、社會更健康,相信再辛苦也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