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降伏魔軍
◆3‧9《農二月‧初二》
【靜思小語】生命短暫,莫為物欲享受而追逐;當降伏欲念魔軍,為「付出」而活。
「二十甲」精神
「做環保關鍵在於心——只要觀念一轉,將享受的欲念轉為珍惜大地環境的心念,就能成為地球的造福者,對社會、對人類、對整個地球環境有所幫助。」
與慈大生命科學系、教育傳播學院及師資培訓中心教師們談話,上人表示,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是社會所需;即使環保志工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也能對地球起良善的大效應。
目前全球四十多個國家有慈濟聯絡點、六十多個國家的苦難人接受過慈濟賑濟。慈濟的光芒從小小台灣放射到世界各地,無論是富裕文明或窮困落後的國度,都有人間菩薩的足跡;上人希望教師們多多探討慈濟歷史。
上人引述早會時間,鄭重興師兄分享父親養育七名子女,曾經對他們說,自己很公平,給每一個子女「二十甲」——十隻手指甲、十隻腳趾甲;要他們靠自己的雙手雙腳去努力。
「慈濟事非一人能為,志業需要人人共同承擔;無論身處哪一個崗位,都要無畏辛勞,以駱駝的耐力挑起責任。」上人對教育志業同仁言:「回想建院過程,在萬分艱難中,仍以獅子般勇猛的毅力前行,憑的就是鄭居士所說的『二十甲』——用手腳勤做、勤跑,做就對了!」
慈濟志業力行佛教「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的精神,「其中教育志業是『捨』。能捨,才能培育出天下英才。若老師不肯捨,或是以金錢來衡量捨多捨少,實在很悲哀!」
上人說起過去有位視錢如命的生意人,親戚有困難來請他幫忙,他慳吝得一毛不拔,因此受親友唾棄。
後來生意人罹患癌症,生死關頭已顧不得守護金錢,唯望醫師能幫他醫好病痛。然而終究不敵病魔而往生;不只財產花用殆盡,親友也不肯來送他,唯有一只棺木伴隨他火化。
「人生擁有多少,不見得真的能得到多少。期待每位老師都能做到大捨——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讓教育志業發揮典範光芒!」上人殷切期勉。
「受」了就要「用」
來自全台及馬來西亞的慈青慈懿會六百多位學員,結束兩天研習活動,在花蓮靜思堂圓緣;上人對年輕學子開示。
「感恩四十多年前慈濟草創時,就有一群人伸手幫我推車;讓這一部慈濟車,逐漸從腳踏車、三輪車、牛車、小汽車,到現在已成為一列大火車,一個車廂加掛一個車廂,雙軌運載著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但願這長長列車,能再變成海上慈航、甚至空中巴士,運載更多人、以更快的速度,到達全球每個需要的角落去付出。」
「慈濟宗門」是走入人群付出,上人期許慈青畢業後投入職場,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盡力而為。「當老師,就要負起老師的使命;在公司,也要盡力為公司付出。然而,這僅僅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的人生。」
為了生活而工作,一輩子庸庸碌碌而過,甚至不免與人爭、與事爭,使生命方向偏差。上人勉眾:「要建立起『為付出而生活』的使命。」
現在人上班五天休息兩天,還斤斤計較上班的時間長短;休假則不離吃喝玩樂或在家睡覺,耗費金錢又浪費生命。上人提醒慈濟青年要發大心、立宏願。
「期待各位降伏懈怠心靈的魔軍,建立『為付出而生活』的使命。聆法受益,『受』了就要『用』——付出一分力量,為人類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