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日 當「踢到鐵板」時
◆3‧3~4《農正月‧二十六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付出過程中,是否動輒感到辛苦或埋怨?若能「甘願」,就會常懷感恩、常感幸福。
開心門
貧窮實苦,如何致富?連續兩日晨語時間,上人提出以「愛心」為良方。
「人生要脫離貧窮,其實很簡單:只要打開心門,付出愛。就如在暗室裏點燃一根蠟燭,能讓整個室內明亮起來;敞開心門,從付出一點點力量開始,愛的種子即致富之因,能使人真正富足。」
不只貧窮苦,還有天災人禍,使人流離失所、痛失親人之苦;也有與生俱來四肢不全、感官失能之苦;或因後天患病、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傷病……無一不苦。
上人感嘆:「生命短短幾十年,加上疾病、天災人禍來襲,長度實無法預料。故要有無常觀,分秒不空過。」
一如《水懺》經文云「但有眾苦,煎迫心形,愁憂恐怯,未曾暫離」。上人進一步表示,即使身體健康,然人與人之間卻常產生情愛仇恨等無明煩惱,時時刻刻煎迫自心,亦苦不堪言。
「過去曾與人結不好的緣、造不好的業,如今要歡喜接受、勇於面對,化惡緣為善緣。而現在做得好,就是為未來積存善業福緣。」上人強調「知過能改不失於善」,要懺悔過惡,日日生善念。
「修行就是要斷除習氣。即使是小小不好的習氣,年久日深,也會累積成難改的惡行。小小的好事,亦不要放棄,即便是一句溫言安慰或是一個微笑,都能讓心有煩惱的人感覺到有人支持、陪伴。」
上人勉眾打開心門,好好接受現在、造福未來,多結好緣、精進造善因。「惡要遠離、善要積極。能向善的道路精進,才是真正有智慧者,人生也才能轉『禍』為『福』,遠離種種苦!」
去我執
「有的人歡喜時,就發願要投入;當踢到鐵板時,就說:『我不做了!』進者,慧命自成長;退者,慧命自消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與花蓮地區慈誠委員幹部談話時,上人字字語重心長。
「就像一個人必須吃飯,身體才能吸收到營養;同理,慧命要成長,必須靠自己修行。人要禁得起『磨』,才能成為珍貴的鑽石。」上人表示,既然踏上慈濟菩薩道,應不斷磨練「縮小」自己,並且「甘願」去付出。
「若真正甘願付出,就不會動輒感到辛苦或是有埋怨;而能常懷感恩、常感幸福。」上人言,做好事卻求功德,或是自大自滿,都不是修行者當有的心態;真正的修行,要「去我執」。
「若疼惜師父、愛慈濟,就要做到『和』。」上人說,團體能予人「和」的溫馨感,令人起歡喜心,自然就想加入,善的力量才能擴大。
「對內要合、對外要和、彼此互愛、共同協力。」上人對弟子提出這四點堅定要求,強調內部要穩,才能向外推動:務必要徹知「四法四門」真義。
「『協力』是走入慈濟的第一道門。把愛的種子播撒在新發意菩薩心地,再透入陽光、加上和風、經過耕耘而收成。換句話說,稻子是否能飽穗,就在這一道門裏。」
上人表示,即使第一季能順利收割,仍要好好愛這片土地,也就是持續不斷地照顧好心地。「前一季所收的粒粒種子,能否再於第二季播撒?踏入第一道門之後,還能再進步嗎?有沒有再發心、繼而傳承?就要看『互愛』。」
「團體中『互愛』的氛圍,使新進者感受到被愛的感動、如沐春風的美好氣氛,再去愛別人;自然步伐走得愈益穩固,也就是在『和氣』中,步調整齊一致。有『和』自然就會『合』。」
上人期勉眾人精進,莫原地踏步;要天天清除心靈垢穢,把好的法植入心中。
「心中有愛、天地開闊。相互感恩、尊重,彼此之間真心相愛——這就是師父對大家最大的期待!」
做環保
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一百五十多位企業家參與靜思生活營,連日來從北部到東部,參訪過內湖環保站及各志業體後,今天回到精舍舉行圓緣。眾人於行程中,對「環保」印象深刻,上人遂回溯環保志業的緣起。
一、二十年前,一般大眾還未意識到地球資源正慢慢耗失,仍迷茫消費中,鮮少有人談說「環保」。一九九○年八月,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基金會」之邀,於台中新民商工進行「社會公益講座」。
「當天一大早,我從慈濟台中分會到華雨精舍途中,經過一座莊嚴的教堂,然而街道因夜市剛結束,垃圾四散,很多紙碗、保麗龍碗、免洗筷等迎風飛揚;對照教堂的莊嚴,實在是很不協調。俗話說『台灣錢淹腳目』,當下我看到的卻是垃圾淹到腳踝……」
上人認為,台灣是個寶島,大家不應只顧消費,而無視於這片土地遭到破壞。當晚演講時,聽到觀眾掌聲,上人遂告訴大家早上目擊滿地垃圾的心情。「請用你們鼓掌的雙手,幫我做資源回收!」
從那一刻開始,慈濟環保志業開展迄今。「很感恩,我輕輕說出去,人人重重聽進去,從一開始回收紙張,到現在包括塑膠、玻璃、鋁罐等等,可謂無所不收。」
而投入環保者,不乏企業界人士。上人舉述當年某大企業董事長的老母親也來響應,並且將兒子買來為她代步的賓士車,用來載垃圾。
她天未亮就出門,車行於街道,看到可回收的垃圾就撿;漸漸地也開始向店家說:「如果有厚紙板,疊放好後,我請司機先生來載。」有人問她:「老太太,你兒子那麼孝順,還請司機給你,難道沒有給你零用錢嗎?」她就說明資源回收的意義,也鼓勵大家一起投入。就這樣,她帶動出不少環保志工。
「彎下腰,把紙張拾起來,疊齊回收再製,可以減少砍伐樹木,回收金又能做好事,會有成就感;而最大的成就感,來自『破我執』——破除我執的海闊天空,就是另類財富,也是另類的富有人生。」
上人勉座中企業家,與其「有一缺九」——錢賺再多還是嫌不夠,不如「有十捨一」,助人者永不感到匱乏。
「善用錢財行善造福,也要善用雙手保護大地。」上人請人人用心於環保:「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動作,都要『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節約點滴就可以付出很多。人人發揮一念愛心,則人人皆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