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 用愛調和不均
◆1‧15《農十二月‧二十》
【靜思小語】人人有愛,天、地、人就能調和,萬物自然生機蓬勃。
以「和」建立希望
寒流報到,台灣連日出現攝氏十度以下低溫,讓人感受歲末寒意。不忍窮困、孤老、病弱者受徹骨之寒,慈濟人不只邀請全台長期照顧與關懷戶圍爐、致贈豐富年禮;也冒著霜雪到大陸冬令發放。
懷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心,慈濟人如同照顧自己親人般疼惜鄉親;早會時間上人表示,這分至誠如嚴冬暖陽,溫暖人心。
「愛,能於風雪寒凍之處給予溫暖、於窮苦貧瘠之地給予希望。即使再窮困之人,只要感受到溫馨關愛,就能打從內心生起希望、提振力量。」
上人指出,愛能調和萬物生機。「即使環境艱困,他們並不埋怨;接受到一點物資、感受到被關懷的愛,他們就很滿足;這就是心靈富有。」
慈濟人在貴州貧窮山村助學超過十年,而今成效顯著,「教育」已為下一代脫貧、脫困帶來無窮希望。上人表示:「因為無私大愛,讓貴州窮鄉得以改變命運、改變貧窮歷史。由此可見,貧窮不可怕,只要人心平和知足,再窮再苦都有機會改善;怕的是人心不和,引發的災禍恐難以平復。」
以巴衝突愈演愈烈,加薩地區死傷人數不斷攀升、雙方仇恨愈結愈深。上人慨嘆唯有愛與和平,才能讓人間有希望、生存有保障。期待人人付出愛!
以「愛」帶動人文
「人人本具愛心,只要真誠帶動,就能開啟這分愛。心中有愛,就有希望!」人文志策會中,上人提及四川大地震後,當地民眾身心雖遭逢苦痛,但在慈濟人陪伴、膚慰下,老老少少紛紛投入志工行列,可說是「震」出了人性本善與希望。
如同一九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過後,許多民眾有感於慈濟志工的付出,發心參與慈濟,成為大地裂縫中冒出的菩提新芽。上人表示:「苦難時更能啟發人性之善。啟發後,須及時把握因緣耕耘,新芽才能成長茁壯。」
社會景氣低迷,人心浮動。上人再以「逆風中的飛鳥、逆流中的魚」勉眾,要以韌力度過逆境。「培養困境生存的毅力與勇氣、清平生活;心靈不起風暴,自然可安度金融風暴。」
人文志業記錄慈濟歷史,也是為人類留下愛與善的歷史;上人期勉同仁,在此一時代與社會,正需要有志者致力傳揚人品典範,淨化人心。
「文化是一股潮流,人文是足堪文史流芳的人品典範。人文需要以愛帶動,期待人文志業同仁以誠正信實的愛、慈悲喜捨的行動,完整留錄人間真、善、美,成就人文中的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