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7期
2009-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大陸河北
  天涯共此情‧大陸甘肅
  天涯共此情‧大陸福建
  天涯共此情‧海地
  喜樂證言‧美國
  期待你長大
  醫海慈航
  娑婆法音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7期
  深入宗教,探索生命

◎撰文‧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學術求真,從事相中歸納、透析,進而論證道理;
宗教求美善,投注身心靈去感受、實踐。


到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任教已數年,擔任專任教職也有一年的時間;從中央校區到介仁校區,宗教所的教學環境愈來愈讓人心曠神怡。我在這樣富有宗教與人文氣息的環境中,思考的課題也更趨向宗教性與人文性。這與過去我從事較偏向社會性思考的民間信仰研究,似乎產生了一些變化。

長年從事學術研究,宗教的追尋開啟自己另一道生命軌跡,然這條道路走來顯然不如學術研究般順暢。以前接觸法鼓山農禪寺時,聖嚴法師說過一句話:「學社會科學的人不容易信仰佛教。」我想,不只入信佛教不易,信仰其他宗教也難。

多年來,尋尋覓覓信仰的過程中,確實體會箇中不易所在——有些難在做研究的人長期養成的習性與慣性;有些則是入信難,信解後且要能行證,困難度又更增加了。

我自問,為何難以將自己信仰定著於一個宗教,卻又如此肯定宗教?我肯定民間信仰與台灣社會文化與歷史的密切關連,肯定佛教的緣起性空,肯定基督教的神愛世人,也確實非常欣羨信仰虔誠的人,生命所發出的光與熱。

在宗教信仰方面,因為搞不清楚自己,所以我試圖將目光投注在虔信者身上——這些人可能是高僧大德,可能是宗教菁英,可能是默默無聞、但在日常生活裏深刻實踐自身信仰的人;一方面也想理解是什麼契機引導他們接觸宗教,又是什麼樣的體悟與受用,讓他們不退初心並堅守信仰。

讀者看官現在知道了吧,像我這般學術的腦袋就是整天這樣沒完沒了、轉來轉去的。然宗教可不是光靠腦袋去思考,而是要投注身心靈去感受、去實踐。

學術追求真實(reality),而真實是事實堆積起來的;但能否從事相中,歸納或透析出一些原理原則,或進一步論證出一個道理,這需要一些學術方面的訓練。

宗教追求美善,知曉宇宙人生、知所身心安頓,皆是美;推己及人、利己利人,都是善,這美善需要日常的薰習與實踐的功夫。宗教也講真理,宗教的真理對信者而言,都是最終的真理(ultimate truth)。

慈大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是一個尊重信仰、對宗教的理念與實踐研究並重,且特別對宗教的療癒能量充分認識的地方。我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在這裏任教,和大家一起深入宗教,也探索自身的生命課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