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長者的行動信仰
【關懷原鄉‧花蓮】
◎撰文‧黃秀花 攝影‧顏霖沼
做完環保接著上教堂,
在這群部落長者心中,信仰和行善同等重要。
即使經濟居於弱勢,家庭責任沈重,他們仍樂於付出;
就如蕭瑟冬日中的菅芒花,
迎風活出令人激賞的生命姿態。
萬榮鄉紅葉村,是距離花蓮縣瑞穗火車站不遠的溫泉勝地;週日,鍾文明和潘玉燕夫婦清早起床,先跑遍住家紅葉村第五鄰,收集完回收物後,接著上教堂做禮拜。他們視信仰和行善同等重要,生活平淡卻充實。
瑞穗鄉富興村的賴尚文也是環保志工,每天先打理孫子用餐、洗衣,餵癱瘓在床的妻子吃藥後,抽出一、兩小時到幾處大垃圾桶翻取回收物。
在瑞穗慈濟環保站,十幾位大人和小孩聚集分類資源。萬榮鄉馬遠村的吳美華,一家出動三人,還召集左鄰右舍來幫忙;自強部落的王春花單槍匹馬卻不顯孤單,因為她一來就和大家說說笑笑,氣氛馬上活絡起來……
位於花東縱谷中段的萬榮鄉,是花蓮縣三個原住民鄉之一,右側緊鄰瑞穗鄉數個部落。兩鄉原住民以太魯閣族占多數,布農族和阿美族次之;青壯人口大量外移,村落內多是老人家與孩童,經濟條件相對弱勢。
蕭瑟冬日,花東縱谷道路兩旁的菅芒花努力伸展;一如這群傍山而居、樂觀發揮一己之力的子民,在艱苦環境中,活出令人激賞的生命姿態。
隔代教養,
苦楚有宣洩管道
年輕時為了拉拔三個孩子,鍾文明遠赴台北維修火車,妻子潘玉燕也到紡織廠當女工。直到鍾文明被掉落的石頭壓傷脊椎而返鄉,前後開過九次刀,至今傷處仍痠痛,平均每週要上醫院打兩次止痛針;雖拖著病體,還是要持家。
鍾文明和潘玉燕的三名子女,都擁有大專學歷,但在北部謀職不順,難資助老家的生活。「只要他們過得好就好,我們會全心照顧孫子。」現年五十五歲的鍾文明,有著歷盡滄桑、看淡一切的豁達;七年來看著外孫逐漸成長,聰明又懂事,頗感安慰。
老來他們不再為兒女煩憂,轉移心思在環保回收;不只在村內帶動,還常騎著摩托車到瑞穗虎頭山上撿拾回收物,來回一趟得花上三、四個小時。
「他們最令人感動的就是『用心』!」在瑞穗地區帶動環保的慈濟志工蔡秀鳳回憶,初時環保車一開進紅葉村,立刻有人提著回收物從後頭追上來,就是潘玉燕!潘玉燕還曾站在雜貨店門口等了十五分鐘,直到一群聊天的少年散開,才上前撿拾地上的五支寶特瓶。
獨居、傷病、隔代扶養孫子……當地許多原住民迫於環境無奈或謀生不易,生活陷入困頓,成為慈濟照顧戶;鍾文明夫妻就是其中之一。
潘玉燕細數,當他們夫妻生病住院,慈濟人來探視;家用不夠時,也是慈濟人補助;小孫子沒電腦可用,慈濟人特別組裝了一台送過來……「慈濟人對我們百般呵護,那種愛和溫暖的感覺很深刻。」
花蓮原住民部落,不少人藉由做環保,與慈濟人有更多互動,苦楚有了宣洩管道,在淨化環境之時,心靈也獲得滌淨。
七十四歲的賴尚文,相依作伴的妻子中風、兒媳們已離家多年;他打理三個孫子生活瑣事,還有辦法撥出時間做環保。
「只要有心,就不難!」賴尚文說,煮飯、洗衣、打掃、陪孫子做功課,幫妻子餵食、洗澡、陪她看電視;當妻子午睡,就是他的志工時間。
「只要有我在,就不會讓孫子流落街頭。」賴尚文以三個乖巧的孫子為榮,其中老大是棒球校隊的王牌投手,還拿過獎牌呢!
「是慈濟人教我看清生命的本質,也了解到能為社會付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賴尚文說,他跟隨慈濟志工到花蓮靜思堂參訪,沿途所見所聞令他感動;雖然他信奉基督教,但認為與慈濟理念並不衝突,同樣是教人為善。
「我做環保,對社會有奉獻,又能保護地球、清淨大地,何樂而不為!」賴尚文說,相較於慈濟人對他的諸多幫助,他一點點付出其實不算什麼;而且做環保,身體愈做愈健康。
志工精神用在家庭,
甘願就歡喜
慈濟瑞穗環保站位於志工游振福和余桂花夫婦家的屋後,每兩週舉辦一次大型資源分類活動;住在不遠的王春花,一定會參與。
七十一歲的王春花負擔兩個兒子的債務,還要照料六個孫兒的生活。慈濟和其他機構幫忙分擔扶養孫兒的經濟壓力,但教育問題讓她傷透腦筋;雖然看著他們漸漸長大很有成就感,但一到青春期就叛逆頂嘴、嫌她嘮叨,讓她好傷心。
以往,王春花一有心事或跟孫子起衝突,就往余桂花家跑,抱著她痛哭流涕。「我能了解阿嬤心中的痛苦,要教養那麼多個孫子不容易啊!」余桂花說。
幾年前,王春花身體還算硬朗,揹著最小的孫子到自助餐打工;近兩三年來腰痛加劇,關節也退化嚴重,走起路來十分吃力,漸漸無法再工作。雖不能外出賺錢,她踱來環保站,坐在矮板凳上將回收物分類裝簍,做得十分起勁。
「做環保分類,讓我交到了很多好友,心情變得很輕鬆!」王春花說,獨自悶在家裏,有苦無處訴;來到環保站,與境遇相似的人聊聊,心開意解。
丈夫在台東工作,獨力照顧七名子女的吳美華,就是王春花的知心好友。兩個人年齡差距將近三十歲,又分屬阿美族和布農族,但談話投機,結成忘年之交。吳美華鼓勵王春花看開一點,不要跟孫子爭吵,才不會讓彼此關係疏遠。
四十三歲的吳美華以往靠撿拾瓶罐和紙類,賣錢支付孩子們的早餐費用;一旦將回收物提供慈濟,就少掉一筆收入,但她能捨得。儘管家事繁重,吳美華絲毫不覺辛苦,子女都很貼心,不但幫忙做家事,也同行做環保,母子感情深篤。
「你回家把照顧孫子當成做志工,甘願做、歡喜受,就會過得很快樂!」過去余桂花常對王春花好言相勸;如今,看到春花阿嬤和孫子相偕來到環保站,余桂花表示那種喜悅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她祝福春花阿嬤一家人未來愈來愈好!
●
元月二十日,慈濟為瑞穗地區照顧戶舉辦冬令發放與圍爐,人潮將瑞穗老人館的座椅塞滿了。王春花、吳美華、賴尚文熱鬧相聚,潘玉燕獨自出席,原來鍾文明去醫院打止痛針了。
在送舊迎新的熱鬧場合中,大家吃了圍爐餐、也領了生活物資,場面溫馨;令人感動的是,多位照顧戶捧著竹筒撲滿來捐款,或者把前兩天才領到的「消費券」捐出來。
「慈濟幫助了我們,但社會上還有很多可憐人需要幫忙;我們每個人若能付出一點點,集合起來就能發揮大力量,讓更多人得到救助!」賴尚文代表照顧戶表達心聲。
平日默默做環保,歲末年終喜捨布施;他們雖是弱勢的一群,但心中有愛、又懂得布施行善,實是心靈富翁!
【瑞穗慈濟環保站】
時間:每兩週一次回收分類日
緣起:六年前,瑞穗地區慈濟志工在社區推動環保,從萬榮鄉紅葉村開始,漸次擴及馬遠村、舞鶴村、鶴岡村等區域;當地的照顧戶明白小小動作也能助人,不但提供自宅空地設回收點,也參與分類。隔代教養是偏遠聚落常見的現象,部落長者帶動孫兒當志工,也是善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