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4期
2009-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4期
  在苦難中學習慈悲

【在苦難中學習慈悲】

天災起自人禍。「天蓋之德,地載之恩」,上人說,天賜給我們調和的地、水、火、風,讓萬物隨著四季輪轉、供應我們五穀雜糧以及一切生活所需;大地則是運載眾生,孕育生機勃勃的萬物。然而,人類卻是任意糟蹋,污染空氣、環境,在大地之母身上亂挖,有如穿腸破肚般,將它傷害到不堪忍受的地步。

「大自然反撲,是要提醒我們善待大地。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教育,我們要信受奉行。大家要戒慎虔誠,敬天愛地聚福緣。」

受災民眾一天不安頓好,上人一天不能安心。九月七日上午,莫拉克風災將近滿月,上人在高屏重災區巡視,一路上塵土飛揚,怵目驚心的景象處處可見。房屋倒掀、汽車土埋、良田流失;經過林邊時,路旁用沙包堆起的臨時堤防彷彿無聲的警示:災難隨時可能再來!

協助重建之路並不平坦,上人頂著烈日、踏著泥濘、穿過雜草,領著大家一步一步往前行。面對重重考驗,上人給大家的寶貴訓示是:「從苦難中學習慈悲,從繁瑣中培養耐性,從艱難中激發韌力,從變數中考驗智慧,從人我中學習欣賞。」

【世上最富有的人】

大台南地區有四分之三的慈濟人家中淹水,高雄、屏東、台東以及南投等重災區的法親,除了飽受驚嚇,還蒙受嚴重財物損失;有些人連祖先的墳墓都受了災,但是他們毫不考慮地先幫助別人,直到今天仍在災區奔忙。

九月七日,上人再度來到屏東分會,特地將受災的弟子們喚來跟前,一一垂詢、聆聽,要大家釋放內心的罣礙;有任何擔憂、煩惱都要說出來,不要壓在心中。「法親是幾生幾世的緣,比俗親還要親。我們共同一條路、一條心,有形的物資沒有了,大家挺一下就能度過。只要心門打開,沒有過不去的困難。」

然而,這些師兄師姊們卻異口同聲表示自己很好,請上人莫憂慮;黝黑油亮的臉上只見感恩。那分豁達自在、那分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憫,若不是人間菩薩,怎能辦得到?

「能夠活著就有希望;穿上藍天白雲,我就是志工。大家說我勇敢,但我只是盡一個慈濟人的本分。」

「阿水伯要跟我買田,也不先知會一聲。現在幾百甲田都沒了,也好,以後有更多時間做慈濟。」

「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法親給的;走出災區時我一無所有,現在卻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帶著大家的關懷和滿滿的愛。」……

只要是看過、聽過災區慈濟的人分享,就會明白,災難只會使靜思弟子更為堅強、慈濟宗門更為茁壯。

【勇於承擔】

一路從北到南,上人毫不耽擱地為受災鄉親規畫永久家園。在原住民部分,除了豐年祭場地與子弟學校,還會為他們興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希望為人們安身、安心、安學、安居、安生之餘,還能讓飽受創傷的山林安養生息。

「政府支持重建政策,企業護持就業,慈濟勇於承擔。八八水災舉世矚目,我們要建立一個世紀典範、國際模範的節能減碳綠色社區。」

為了讓慈濟人往後的救災工作更安全、有效率,上人在南下之前囑咐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研發裝備。兩星期後再回台北,師兄們已準備了一大袋工作服、雨靴以及易去污、可擋風吸汗的布料來向上人報告。除了比較各式污泥清理工具,還呈現搭配軟式太陽能吸收板的玻璃纖維簡易組合屋模型,作為在災區建立指揮中心、醫療中心與香積作業區的參考。

上人的要求實際又明確——比較緊急的項目是可載人、運送發放物資的行水器具,以及一吹氣就可膨脹,在水中浮起的輕便、防水連身連鞋工作服。若是能盡快研發出便利室內污泥剷除的可攜帶式小山貓,那就再好不過了。

每次災難都有不同的考驗,也浮現出不同的需求。從事慈善工作雖已四十三年,上人依舊時時在為可能的災難做準備。

【善的循環】

九月十一日,慈濟土耳其志工胡光中、周如意陪同泛太平洋基金會執行董事法拉漢(Ferhan Merter)先生來見上人。十年前土耳其發生大地震,謝景貴師兄銜命前往伊斯坦堡救援。不久之後,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阿貴師兄雖然心急如焚,卻在上人指示下堅守崗位。法拉漢(Ferhan Merter)先生向上人表示,他們實在是太感動了,這回台灣受災,無論如何都要親自來看看如何幫忙。

除了土耳其,中南美七國的駐台使節夫人也至關渡向上人致意。一九九八年密契颶風肆虐,慈濟運了六十個貨櫃的衣物前去幫忙;使節夫人們回憶,雖是舊衣,卻件件乾淨、漂亮,熨燙、摺疊得整整齊齊。莫拉克災後,巴拉圭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武官夫人米麗安,更不只一次帶著西班牙、委內瑞拉的友人,前往南部幫忙受災民眾清掃環境……

慈濟凡事帶頭,作最佳示範,這就是善的循環啊!

此次災區範圍廣大,許多師兄師姊疲於奔命,深深感覺到平時人間菩薩大招生的重要。一位師兄跳下二樓,游泳到集合地點報到;一位師兄涉水送便當,腳底被鐵釘插到,仍然奮不顧身地繼續前進,只因鄉親在挨餓。

大家做得筋疲力盡,卻在受災民眾感激的淚水與看見希望的眼神中,忘卻了一切辛勞。看,旗山的這位阿嬤接到應急金時,笑得多開心啊!正是這樣的笑容,讓慈濟人永遠在災區走在最前、陪到最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