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以善打造平安
莫拉克颱風襲台至今已逾一個半月,災後重建正在進行,慈濟也展開「六安」計畫——安身、安心、安居、安學、安生及山林安養生息,期盼協助受災鄉親回復日常生活,以愛關懷受創的人與大地重獲生機。
其中最受大眾關注的是安居計畫,也就是打造「永久家園」,輕型鋼構的建材可承受七級地震、十七級強風;在尊重在地文化及宗教信仰前提下,慈濟沿用在印尼雅加達、亞齊與斯里蘭卡興建大愛村的作法,在社區設置教堂和宗教集會所,讓民眾身心靈皆獲得安頓,原住民的文化傳統也可延續發展。
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受災民眾、政府相關單位、專家學者乃至熱心民眾紛紛表達諸多想法與建言。在尋求共識的過程中,證嚴上人勉眾,在人我中要相互感恩、在繁瑣中學習耐心;但重建不能再陷入災難的輪迴,唯有遷離重創的險域,讓山林不再背負人為開發的重擔,才能確實休養生息,日後人們也才能真正平安。
這次的災難,也讓我們憶起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雖然兩次災難的形態、救援方式和重建模式不盡相同,但同樣展現愛心集結的動人力量。不僅物資快速集結送至災區,民間救難隊、志工、軍警消也力抗險阻,深入災區搶救生命。
海外的援助也令人倍感溫暖。九二一震災有自二十一國、三十八支救難隊的鼎力相助,用先進儀器與技術搶救生命。莫拉克災後,許多曾受台灣援助的國度如土耳其、四川,民眾皆踴躍捐款;而世界公認窮苦之國如:緬甸、海地、辛巴威,其曾受助的民眾也感同身受,以涓滴善款挹注幫助台灣受災鄉親。這些不分遠近的關懷,讓受災的台灣感到不孤單。
九二一昔日災區已浴火重生,十年見證災難教我們許多功課,讓我們從愛的相互扶持中超越苦難,歷練出意志和勇氣迎向未來,也教我們學習謙卑和感恩。
每次災難過後,大地都湧出很多菩薩,體悟生命無常,以悲憫心膚慰落難的鄉親;而釵h受助者感念之餘,也成為助人者。
在全球快速暖化,災害頻繁的時代,寶島的地形氣候易受天災威脅。祝禱台灣以愛與善為寶,儘快撫平這次災難的傷痛;同時警悟居安需思危,致力於天、地、人的平安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