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 禍福與共
◆8‧24~25《農七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有利同均,有福同享,有事共承擔。
啟智運悲
常聞人嘆自己「過不去」,早會時上人開示,日日難過,實因人心引苦自纏。
「人與人之間計較不休,以致受苦糾纏。斤斤計較的心,永遠比上不足;付出無所求的心,才是美滿境界。」
台灣山林地普遍超限利用,隨處可見濫墾、濫伐與濫建,人類長年累月破壞山林水土保持,加重災害的嚴重性。這次風災,讓人見證了自然界「水大不調」的威力。
上人沈痛指出,人們為了享受優美景致,不斷在山區發展觀光;只見眼前之利、破壞山林的苦果,卻由山上居民承受。而今山民田園流失、屋舍被厚重土石掩埋,甚至失去親人;情何以堪……
自然環境被破壞,終將危及人類生存。上人表示:「同樣住在這一片土地上,人人都是生命共同體;人與人之間,不要再分山上、平地,只有互助互愛,才能祥和平安。」
上人希望人人啟智運悲││開啟智慧,運作心靈的慈悲,幫助受災人安頓身心。
心力合一
「災後最怕的就是人心不調和,相互排斥、分裂,會形成另一波無形災難。」二十五日早會,上人表示此時人與人之間,更要心連心、手拉手,心與力團結、向同一方向前進,才能幫助受災的人重拾平安生活。
山上住民家園被土石掩埋,平地災區淤泥仍然厚積,在在需要大家出力幫忙。上人強調人人同心,才有足夠力量。「但願有形災難能早日過去,災區恢復以往生活。莫再擴大成心靈災難——人心不調相互分裂、心結打不開而成心病,就會造成無盡期的苦痛。」
降伏心魔
晚間,上人對精舍常住眾開示,古來叢林僧團同修共住皆秉持「六和敬」,有利同均、有福同享,有事要共同承擔;此亦是靜思法脈的精神。
「欲做到『六和敬』,必先調和心靈。」上人指出,人與人之間無善意就是惡,有善意即為愛。「人人心中有善,團體自然就會和愛。要時時自問:是否去除習氣?是否常以恭敬、尊重、感恩心待人?若互助、互愛,做到『六和敬』,就能合成一股大力量。」
與人共事,上人教示:「能一拍就合最好;若一拍不合,就自我調整一下。調整的過程聲色要柔和,要用溫和而理智、感恩與愛溝通。」
「比丘」有乞士、怖魔之意。上人表示,「破惡」才能怖魔;要用正念、正思惟、正行來破除邪見。
「其實心外無魔。所謂『魔』,乃不正確的思想與觀念,或妨礙別人、或受他人影響,皆是魔軍現前。心念端正、行為有正氣,就能降伏魔軍。」
上人勉眾培養正知、正見與正命。「正命,對出家人而言即身心奉獻,以德度化眾生。德者得也,法入心中有所得,還要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是真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