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4期
2009-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4期
  十八日 莫使心靈起災難

 

◆8‧18《農六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山不平、路不平,人心不能不平。

愛與善,最寶貴

天地之間,無論何處發生災難,只要手伸得到、腳走得到,慈濟人皆以「生命共同體」的心念,無分種族、國界與宗教,慈悲大愛親手布施。而今台灣有難,海外慈濟人上街頭募心募款,曾經受慈濟幫助的貧苦人,也盡己之力捐輸。

回憶十年前——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土耳其發生強震,斷垣殘瓦、哀鴻遍野的景況讓人震撼。當時慈濟發起「馳援土耳其,情牽苦難人」運動,期望喚起人人善心善念,幫助同在天誘坐U、地載之上的受災人。雖然響應者眾,卻也有人質疑、斥罵慈濟人:「土耳其在哪裏?為何不救台灣要救國外!」

當時上人即沈痛言,應珍惜平安之福,發願做救人的人;不要自我詛咒被人救。未久,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全球動員「救台灣」……

早會時間,上人有感而言,時隔十年,台灣再度發生驚世災難,其內心之痛難以言喻。「現在再度看到全球動員起來『救台灣』……救人實比被救有福啊!」

人間安危僅隔一線。上人教示,除了以虔誠戒慎之心敬天愛地,對於災難造成的傷痛,唯有人人付出,以愛撫平。

「此時此刻,山不平、路不平,人心不能不平。若情緒激動、怨聲載道,不平的心緒累積,除有形的災難,恐將再衍生另一波無形的心靈災難。」上人表示此刻最重要的,是人人以愛心投入災區,用虔誠的善念撫平傷痛。

「人心能安,社會才能祥和;人心有愛,天下才能弭災難。『善』與『愛』最寶貴、最有力量,人間多一分福,就少一分災。」

如何才能風調雨順?上人重申,人人要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生活樸素、克制享受欲望,減緩溫室效應,才能使天候穩定。

惜生命,護山林

「全球暖化影響,未來劇烈氣候將愈來愈頻繁。危脆的山林,怎堪強風豪雨?所以期待山上居民能遷往平地,不用時時擔心受怕。」

與慈濟志業中心副總執行長及營建同仁研商災後援建永久家園計畫。上人表示,這次受災最嚴重的當屬居住山區原住民,他們家園被大水沖垮、田地也流失了;平時生活已不容易,難有餘力重建家園。

「能體會原住民回到山上祖靈地居住的渴望。但是自然條件已不容部A在山上時時要提防土石流危害,撤離不及後果難料。安全是一切的根本,故希望為他們打造安全居所;生命有了保障,相信必能開展更深層豐富的原住民文化。」

上人強調,九二一大地震與八八水患受災地區有平地、山區之別,受災民眾亦是不同類群,不能以相同模式規畫中長期援助方向。此次希望在平地為他們建誑瓣[家園,規畫設計要作長遠考量,不只保存其文化,且要讓世世代代安身立命、安心就學。

「期待發揮環境教育良能,讓原住民保存其純樸率真的文化,也讓居住其中的人安定身心。未來重建之路困難重重、負擔沈重,期望大家有志一同,齊心協力以成。」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