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 感恩心,最虔誠
◆8‧13《農六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心亂,力量會減弱;多一分虔誠,就多一分祝福力量。
珍惜「一時」,精進入法
「佛陀應眾生根機,先設種種教法循循善誘;直到四十二年後時機成熟,才對眾宣說《法華經》。」晨語時間,上人開示「時成就」,指經文之首的「一時」,是世事合會、弘揚大法的「良時」,而非限於某年、某月、某日。
「佛陀說《法華經》時,是眾生根機和因緣最成熟的時候。佛陀當時已經七十多歲,而聞法眾經過四十多年教化薰陶,根機智慧也已經能夠接受此圓教之法。故『法華涅槃時』如日輪當午,照耀一切人間物事;佛陀也為聲聞眾一一授記,證明人人秉持正法修行,將來必定成佛。」
人的起心動念非常快速,上人以早課禮拜《法華經》、三稱「靈山會上佛菩薩」為例:「聲出念起,剎那即至佛陀說法之地。故《無量義經》云『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其心靈世界時空縮放自如,即是『真如』境界。」
上人殷勉眾人精進入法,莫讓時間空白流逝。「只要心中有法、道理存心,每『一時』都是最寶貴、而能恆存的時刻。」
啟發愛心,付出力量
災後六天,即使雨勢已停,受災民眾或面對滿目瘡痍的家園、或承受天人永隔的傷痛,身心仍受煎熬。早會時間上人教示,人力難以抵抗天災,人應從無常中覺悟。
「經歷天地風雨的威力,仍然以為『我最大』、『我無所不能』、『我能影響一切』、『人力可以勝天』……太過自大,天地不饒!見驚世災難當有警世覺悟——反省、懺悔過去的愚昧自大,徹悟『與大地共生息』之理,敬天、愛地、愛人。」
電視新聞畫面中,救難人員強渡湍急洪水,要搭救在斷橋另一端的民眾;雖然身繫繩索卻幾度被沖入水中,所幸眾人合力將之拉上岸。這幕驚險畫面令人捏一把冷汗。
「受困者可能斷水斷糧,處境危殆,家人難免驚慌。但救難人員要進去,同樣要冒著生命危險,要有一分體恤與感恩之心。」上人表示,此時再如何著急或激動都於事無補,莫以情緒性的言詞埋怨、攻擊,消減救難人員的心力。
「多一分虔誠,就多一分祝福力量;假如情緒激動,只會令搜救者的心緒紊亂,心亂了,力量就會減弱。」
在屏東山區墜落的直升機上三名人員確定罹難,為救人而犧牲了。上人嘆言,他們的家人情何以堪。「感恩心就是最虔誠的心。感恩救難人員盡心盡力的付出,才能提高士氣,讓他們專心做好救人的工作。救人的人平安,才可能救回受困的人。」
上人感恩中南部受災地區的慈濟人連日辛勞;也期待更多未受災的民眾展現熱情與愛,就近投入清掃淤泥。「匯合眾力,人助自助,才能儘速恢復市容,回歸生活常軌。」
土石流肆虐後,釵h山上人家失去家園,在安全考量下,不宜原地重建;然遷村工程浩大,上人期待大家齊心協力以成。
「要動員整個社會的愛心,才能幫助受災家庭重建家園。點點滴滴都是力量,需要每一分愛心會合、齊力支援!」
人助自助,事在人為
四大志策會上,上人以閩南語俗諺「千算、萬算,毋值天一劃」指出:「面對天地的威力,人類太過渺小,人力無法勝天。人人謙卑縮小,才能祥和平安。」
四十多年前上人還未出家時,曾暫住知本清覺寺。上人談起記憶中的知本,是個很樸素的地方,只有隨風搖晃的吊橋連接兩岸。
「當時進入知本要經過一座吊橋,只有一條路;整條溪都是溫泉,路旁有幾處日治時代建造的溫泉旅舍。我到溪邊洗衣服,把石頭翻開,就有溫泉湧出;看到有人將腳泡在溫泉水中、還用溫泉水煮蛋……真的是一處很美的地方。」
曾幾何時,高大的溫泉飯店聳立溪岸,成為遊人如織的溫泉旅遊勝地。上人慨嘆曾經走過的那一條路,早已填土拓寬,上面誘F釵h商店、飯店。
「天意相應人意,天災源於人禍。原本腹地不大的山間溪谷,要容納這釵h大飯店、商店街,只好囤溪道、建堤岸,占據河道,等於將水脈填塞。大興土木開山闢路、建遞茤苤A一部部遊覽車帶來觀光人潮……實是持續地對山林大地造成傷害。」
山體如同人體。上人指出:「若是人的皮膚被刮開、鑽洞、挖填,會受到何等傷害?而且大型車輛來回碾壓,山體怎能不垮呢?看了很心疼也很不忍。」
大規模土石流襲擊山區村落,僥倖逃出的人孑然一身,釵h人平時生活清苦,沒有多少儲蓄,未來何以為繼?上人憂心指出,唯今之計要靠政府規畫、民間慈善團體協助,讓受災民眾有安身之處,再進一步安定其生計。
「『人不能勝天』,但『事在人為』。只要政府配合、民間愛心投入,人人齊心盡力,再艱難也能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