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珍重吧,海地
大地震過後的海地,滿目瘡痍,當受災民眾以期盼眼神哀求:「我需要食物(I need food)……」、「我需要帳棚(I need tent)……」看在眼裏,悲在心裏,寢食難安。這是繼二○○九年元月風災賑災之後,更一次的心痛之旅。
身為慈濟這梯次賑災團隊發放組長,看到每一場發放,圍觀群眾都是受贈者的好幾倍,有著深深的無力感,感嘆我們的能力微薄有限,如何發揮更大功能?不得其解。
直到參與一場場孤兒院關懷、捐贈物資後,我終於有了另一種想法——除了給予生活物資、糖果、玩具外,讓孩子們爬在身上、享受未曾有過的天倫之樂,即使是剎那、片刻,這分愛,遠比食物更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當我們贈予孤兒及街童日間照顧中心活動廁所,神父眼睛一亮,誠懇請求我們能否再多提供?我們決定捐贈一百個。僅僅因為這些活動廁所,就能讓這個機構解除被關閉的危機、讓一千五百名孤兒可以繼續留下——這不就是「一生無量」?
一間歐洲善心人士創設、提供海地人工作機會的木材工廠,受災員工急需防水塑膠布,撐開來放在帳棚上面,就是足以擋雨的屋頂。當我們恭敬地將物資送到他們手中,老闆深受感動,發願要協助慈濟賑災。
漸漸地,我學習到、也體悟到,我們的能力不是微薄有限,而是可以無限擴大。在太子港國家足球場的發放中,觀眾席上一千兩百六十八戶受災民眾是貴賓、場外集結的人潮彷彿是觀眾,海地國歌讓他們有了希望、慈濟歌曲「愛和關懷」讓他們得到平和,藍天白雲走入他們的眼眸,開啟他們心靈的門扉,場內與場外交織一片……
看到伙伴「粉」墨登場——全身沾滿玉米粉及麵粉;受贈者「馬西(謝謝)」不絕……感恩、尊重、愛的影響力,不可思議。
走入海地,拔苦予樂,見證大愛無遠弗屆;更祈求天下無災無難。請珍重吧!海地!
美國華府 呂育桐
感恩有你,讓人間溫暖有愛
在母親的鼓勵下,我曾經立志做個好人,然而家庭的變故,為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轉變。
父母離異後,父親終日忙著工作,疏忽了我和弟弟的教育責任,我們兄弟倆如同無父無母的孩子,從此誤入歧途,踏上罪惡之路。
當時的我,失意迷茫,不知人生路該怎麼走,曾藉由毒品來撫慰空虛心靈。回顧那段荒唐歲月,彷彿是一場虛幻的夢。
前年五月中旬,與同房牢友談論到「慈濟」,發現大家都對慈濟表示肯定與支持;讓這讓我想起曾讀過證嚴上人《靜思語》、感受過慈濟志工無私奉獻的精神,逐漸融化了我內心那道冰冷的高牆。
慈濟是諸多善人共同努力而成,感恩那些善心人士,讓世人明白人間有溫暖亦有愛;感謝那些用行動來奉獻的志工們,因為有你們的幫助,讓許多困苦之人得以度過難關。希望各界的鼓勵和肯定,能帶給所有慈濟人無限的動力。
台南 說書人
結好緣,善與愛自然回向
去年十一月,社區讀書會分享五一三期《慈濟月刊》「衲履足跡」專欄,進入眼簾的一句話:「凡夫不可能逃避生、老、病、死的生命自然法則;病痛來時,不要再多一念埋怨心,為什麼是我?……」讓我回想起照顧中風母親的經歷。
去年七月,接到從台灣打來的電話,告知母親中風,隔天我便搭機返台。抵達醫院時,母親已二次中風——左腦動脈嚴重堵塞,右半身無法移動,失憶、失語,肺炎、高燒……醫師開出病危通知。
母親住院兩個半月,終於脫離險境。這期間,我在醫院看到許多外籍看護長期無休假,有些因為雇主對工作過分要求,沒有喘息的空間。身為慈濟人,讓我多了為他人同理設想的心境,也為她們的身世感到心疼。
這群外籍看護多數是女性,為了生存獨自來台灣奮鬥,撐起兩個家庭——一個是母國的原生家庭,另一個則是僱用她們的台灣家庭。如果不是她們願意以極低的薪資,擔負起全年無休的照顧工作,替台灣人照顧臥病在床的家人,讓他們能工作養家,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會垮掉?因此,我興起為她們做些什麼的念頭。
我開始傾聽看護們的故事,關心其家庭成員,鼓舞因工作疲憊或是思鄉寂寞的憂鬱,給她們一個溫暖的擁抱;同時我也分享慈濟在印尼、緬甸、斯里蘭卡、伊朗等國家的付出,在病房內舉辦愛灑運動。
從此,母親病房變成整個病房區的中心,常有家屬問我怎麼與看護相處,醫護也將我當成和看護溝通的管道;我也因此認識畢業於慈濟醫學院、仁心仁術的腦神經專科醫師。
母親出院後,每次回醫院復健,無論在馬路上或在醫院裏,都有外籍看護主動跟我打招呼、拉著我聊天;之後更讓我順利找到一位有愛心且盡力照顧母親的印尼看護,讓我能安心回到加拿大。
病房中,真正讓我體會到「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母親康復之路雖然艱辛,但人生本無常,既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的生命法則,境界來時,就要面對現實、勇敢接受;只要時時愛灑人間,讓人間有愛,相信善與愛也會自然回向自己。
加拿大本拿比 袁蕙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