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歡喜、感恩 人性最美一面
◆2‧6《農十二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布施者無求、接受者感恩,心寬念純,皆大歡喜。
甘願而無所求
人間苦難偏多,需要愛心人及時聞聲救苦。早會時,上人談及身在海地的弟子們,無畏災後窘迫的民生、惡劣的環境,一心付出;既為其辛苦感到不捨,更為他們運用智慧突破重重難關,深切讚歎與感恩。
「在苦難中長養慈悲——看到苦難,慈悲心要不斷增長;在變數中考驗智慧——賑災工作存在許多變數,要以智慧面對。慈善也要落實人文——不只給予物資,尚且傳遞感恩、尊重、愛,讓布施者歡喜、接受者感恩,帶動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儘管困難重重,只要悲智雙運,就能堅定前行;莫拉克災後慈濟建造杉林大愛園區,即是明顯事例。由於園區即將迎接第一批住戶,近日戶政事務所送來門牌號碼,志工挨家挨戶貼上。昨日已有鄉親到新家打掃,發現屋內用物一應俱全,許多人驚歎不已。
見到鄉親歡喜笑顏,上人亦感欣慰:「心寬念純才能真正歡喜,施與受者彼此感恩。感恩,是慈濟人每一分秒存於身、口、意的人文;人人甘願而無所求,方能圓滿成就好事。」
看到大愛園區的旺盛人氣,上人欣言,真的很有希望!「悲痛終會隨著時間過去,愛與善能留住永恆——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把握當下,分秒即永恆。」
入人群,修福慧
己丑歲末精舍最後一次藥師法會,上人開示,並非只在寺院誦經、讀疏文就有功德;佛法要生活化、菩薩要人間化,每一分秒,全球慈濟人隨著不同時區作息、輪流灑愛,何處有災難,當地菩薩及時出現,集合大愛力量救拔苦難眾生,是真正力行佛法,堪謂「功德無量」。
「功德——引法入心,用功身體力行,就是『功』;將法用於人群中,讓人人看得到、感受得到而予以肯定,就是『德』。方向正確,就要步步踏實,殷勤精進,慎勿放逸!」
今日除了花蓮地區每月例行發放,還將邀請近三百戶感恩戶與慈濟人歡喜圍爐過新年。午齋前,上人至精舍後方繞看圍爐準備情形。
身安居,心安居
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林中森祕書長等人前來,與上人針對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工程進度,以及居民入住後的就業輔導進行討論。
吳院長盛讚大愛園區建設快速,園區每塊磚、每個房間,都有慈濟人的大愛與心血;受災鄉親不僅在此得到安身的家,心靈也將得到安住。
上人說:「鄉親住進大愛園區,有全球人的愛與祝福,已不是災民,而是『福中人』。」
吳院長推崇慈悲的力量似水、似陽光,看似柔弱卻無堅不摧。「在大愛園區,不靠命令、沒有工資,一日之中即湧進三千位志工鋪連鎖磚,唯有大愛能做到!」
大愛人文不只在大愛園區,上人言,慈濟四十多年來致力作為清流源頭,將台灣的大善與大愛傳送到全球。
吳院長再言,上人的夢想,就是要讓無家可歸者安居、為找不到路的人點亮一盞希望的燈,讓人在頹廢絕望的關頭,因慈濟的愛重新安定;而這也是政府的夢想,「軟性的文明、文化、藝術、慈悲的力量,可以超越有形的物資。希望大家共同來實現夢想!」
賺歡喜,真幸福
桃園卓訓貴師兄南下支援杉林大愛園區噴漆工作,忙碌多日,全身上下沾滿噴漆,一脫下安全帽與口罩,眼睛周圍的白漆與黝黑的臉龐形成強烈對比……
上人看到此畫面,讚歎:「這就是慈濟人的無私大愛、盡心力的付出;真正是人性之美!」
與杉林大愛園區連線會議時,上人感恩貼心弟子們,人人都是不請之師,不請自來,做師父想要做的,且克服萬難、使命必達。
「再過一星期就要過年,慈濟人放下自身工作,不辭路遠勞苦,前往大愛園區付出,皆言來此『賺歡喜』。雖然天天都很『幸福』,但每一秒鐘的付出,都為未來鋪設永恆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