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0期
2010-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大林慈濟醫院
  人品典範
  關懷莫拉克風災重建‧屏東縣高樹鄉
  天涯共此情‧海地世紀震災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0期
  五日 大愛神通

 

◆2‧5�《農十二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共同一心、精神貫通,專注做到盡善盡美,就是「神通」。

提升慈善人文

三十六年前的今天——一九七四年二月五日,慈濟為救助娜拉風災受災鄉親,在台東舉辦大型發放。早會時上人談及,發生在一九七三年十月的娜拉颱風,對玉里以南至台東、大武一帶造成慘重災情,有一處溪邊村落全被洪水沖失;甫成立七年的克難慈濟功德會,決定展開大規模救災。

「不做,心不安;要做,龐大賑災款從哪裏來?」當時慈濟僅有十幾萬元基金,大部分會員每月捐款也都是五元、十元;上人評估約需要六十萬元,除向會員募款,也手刻鋼版印紅單,寄送到西部各寺院,呼籲大眾捐款。

除此之外,由於災後時序入冬,接續又向民眾募集衣物供受災鄉親禦寒。「舊衣堆疊如山,我們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念,廣召愛心人來幫忙分類,且各自帶回家中清洗、縫補……幾乎花蓮地區所有委員與會員都前來付出。」

大家白天整理衣物,晚間就挨家挨戶勸募。「當年慈濟人雖少,卻在那一段時間凝合了大力量。從實地勘災到募款、籌集物資,造冊發放,皆以『尊重生命』理念出發,為後來慈濟海內外賑災建立模式。」

一九九八年賑濟中美洲風災時,慈濟廣為勸募舊衣,即依照此一前例;更提升品質,人人用最誠懇的愛心將之分類打包整齊。

慈濟世界中,分秒皆是永恆歷史;慈善志業的深廣度,包括賑災方法以及教育精神也日新月異——引導受助者也能做手心向下的付出者,為自我人生提升價值,則是近年來特別著力的。

二○○九年十月菲律賓凱莎娜風災後,慈濟在重災區大馬尼拉地區馬利僅那市施行「以工代賑」,鼓勵大家動手清掃家園,讓市容盡快恢復,民生才能漸次復甦。

當地有個生活在臭水溝旁的九口之家,用左右鄰居牆壁搭起屋頂而居,靠男主人與兩個孩子在鞋廠工作維生。災後工廠關閉,一家生計斷絕,一籌莫展中,得知慈濟提供「以工代賑」,家中十歲以上的孩子都跟著父母投入,終能修繕住家屋頂。一家人歡喜之餘,也發願助人,近日不僅將竹筒積存的善款捐給慈濟,且全家出動為海地勸募。

像這樣因為「以工代賑」與慈濟結緣、進而發心為海地募款的實例,在馬利僅那市還有很多。上人欣言:「不論哪一片土地,只要有土、有水,用心播下善的種子,即可萌發成長。」
慈濟也將「以工代賑」帶進海地且因時因地制宜,調整為「以工供糧」——不只提供受災民眾工作機會、每週發給工資,且每天供應兩餐,下工時也讓他們為家人帶回糧食;希望更有效地幫助海地受災民眾安定生活。

教育導正未來

「在倫理道德逐漸消失的世代,即使大環境艱難,仍要堅定落實人文教育;只要有心,沒有達不成的宏願。」花蓮慈濟中小學合心共識營中,上人以海地強震期勉老師們「見苦知福」,承擔教育使命。

「人能明理、明是非,世間才能調順;不可逆道而為。教育必要給予道德倫理、禮義廉恥的教導,人才不致無知、是非不清。」上人強調,慈濟是為了社會未來的希望而辦教育,期盼大家有志一同,用教育導正下一代。

慈濟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甘願冒著危險與辛苦馳援海地;除了美國慈濟人親赴災區,多明尼加亦以少數的委員人力,承擔人員與物資轉運。「無論負擔多麼沈重,人人皆言感恩而不言辛苦,共同一心,成就宏願。」

上人以此勉眾發揮教育良能。「只要大家有志一同,沒有辦不到的事;人人甘願,就沒有壓力。」

靜思精舍有百餘位出家弟子,上人難以一一關心,然而他們甘願承擔責任。上人再以此鼓勵同仁彼此關懷,也要自我期許作為關懷別人的人,莫總是希望別人來關懷。

「眾人能體恤師父,自我照顧且彼此關懷,就能讓師父放心而專心往前跨步。反之,若是人人都希望師父來關心自己,就會寸步難行了!」

成就智慧工程

與高雄杉林大愛園區連線會議中,上人稱許園區諸事繁雜,而大家能落實溝通、協調、調度,發揮超越常人的良能。「人人全神貫注,就有『神通』——共同一心、精神貫通,即能將諸事做到盡善盡美。」

鄉親即將入住第一期工程,上人囑咐以工代賑不能停止,要以慈濟人文將大愛園區的「以工代賑」帶動為「智慧工程」,引導鄉親安定身心。

「人人能明理,且以感恩、尊重、愛互待,諸事才能美好圓滿。期待園區所有住民,也能建立起這分人文,如此必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模範村!」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