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0期
2010-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大林慈濟醫院
  人品典範
  關懷莫拉克風災重建‧屏東縣高樹鄉
  天涯共此情‧海地世紀震災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0期
  灑下愛 等待黎明

◎撰文‧曾多聞

這個時節的海地,天黑得很早,
朦朧月色下,又是一個騷動不眠的夜。
一雙雙絕望的眼、乞求的手……
苦難救不盡的辛酸,烙印在每位志工心版上,
就算有再多愛心,
在這裏仍是永遠不夠……


凌晨五點,月光朦朧,星辰稀疏。一列由五輛小貨車和廂型車組成的車隊在凹凸的石子路上顛簸著,車上有三十雙昨晚只闔上三個小時,現在卻無比清醒的眼睛。

這是慈濟的發放車隊,正在前往海地十字架教區(Croix De Mission)的本堂,展開海地大地震後又一次的發放。

天色還是濃濁沈重的灰,但是太子港已經醒了;或者說,自從一月十二號的巨大震災後,這城市就陷入了日夜不分的夢魘中──白天,無工可做;夜裏,無處安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被打亂,生活成了一片渾沌。

濃濁沈重的巨大灰幕下,三三兩兩的居民在道路兩側或坐或站,渴望的、羨慕的看著車隊經過。他們知道,這是某個外國組織帶著物資來發放了,人人都希望分得那麼一份,許多雙腳開始跟著車隊移動。

車隊陸續駛進發放地點,手持發放券的民眾早在教堂大門外排隊守候。由三十名美軍第八十二空降師組成的維和部隊,也在教堂四周就位、維持秩序。

運送防水塑膠布、毛毯等物資的貨車,早在一個小時前抵達。就著朦朧的月光和稀微的星光,身著藍天白雲志工服的慈濟志工們各就各位,和穿著暗黃滾綠邊志工背心的海地本土志工協力合作,將一箱箱物資卸下、分類、拆封。

這邊忙著卸貨,那頭發放用的長桌也整齊排列起來。即便是清晨,志工們很快便揮汗如雨。

準備工作在天色轉為魚肚白時完成。被規畫為發放入口處的教堂後門一開啟,等候已久的人們便急急走了進來,舉起手上那張淺藍色、印有靜思語的發放券,那是有資格領取物資的證明。

教堂裏,
人們盡情的唱跳起來,
似乎有什麼令人開心的事
就要發生……

一千五百位民眾排成長長人龍,每一張臉都很漠然,腳步卻很急切,一個挨著一個,急急往前擠。志工站在門口一一回收發放券,大部分的票券都被汗水濡溼而發皺,那是被小心珍惜、長時間緊握在手心所造成的。

第一個進入教堂的,是一位高顴骨的中年婦女。她從凌晨四點半就來此等待──或許更早,在日夜不分的太子港,誰也不知道時間。這位中年婦女的臉上有種疲倦而警醒的神情,她慎重的把發放券交給志工,怯生生又急匆匆的走進教堂。

六、七位慈濟志工在入口處列隊,拍著手高唱「歡迎你」。忽然,那位婦女舒展雙眉,露出白牙,笑了──那是在回應那個對她雙手合十、親切微笑,誠懇躬身歡迎她的藍衣志工。

志工引領民眾在禮拜堂前長椅上依序坐下,載歌載舞配合手語表演,安定他們心緒。

近兩百名等候發放的人坐滿禮拜堂時,女人臉上疲倦警醒的神情已經不見,此刻她顯得很自在。身旁的同胞們也和她一樣,臉上帶著笑意,興奮地四下張望;有人跟隨歌聲哼唱,有人站起來隨音樂搖擺身體……一種歡欣的氣氛在溼熱的空氣中發酵。

漸漸的,每個人都站起來了;漸漸的,每個人都隨著音樂舞動起來了。連前來協助維安的美國大兵都受到歡樂氣氛感染,幾位大兵加入慈濟志工,盡情地唱跳起來……似乎是有什麼令人開心的好事要發生了。

一雙雙熾熱的眼睛,
從裂縫中往牆裏張望,
渴望裏面的歡樂和愛,
也能有自己的一份……
好事真的發生了!

第一批兩百位海地朋友在志工引導下,從禮拜堂邊舞邊走,來到教堂中庭。那裏有成排的長桌,桌上堆著如山的毛毯和防水塑膠布;長桌前有成排的志工,臉上盈著真摯笑容,捧著一份又一份的毛毯和防水塑膠布,一一遞給海地朋友們,同時也深深鞠躬道感恩。

民眾一批批被帶進教堂中庭領取物資。他們都已在禮拜堂裏聽過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的故事;此刻他們知道即將領取的這份毛毯和防水塑膠布,是來自世界各地、十方大德無盡的祝福。他們喜上眉梢,開心接過祝福禮物,和慈濟志工把臂道感謝,才踩著雀躍的步子,從教堂前門離開。

一踏出教堂,便踏回了現實之中。十字架教區本堂的牆儘管已經被震得支離破碎,卻無比有力地畫分出兩個世界──牆內,一張張歡欣的臉龐,以歌聲和舞蹈歡慶能領取蘊含無盡愛心和祝福的物資;牆外,一雙雙熾熱的眼睛,熱切地從斷垣殘壁的裂縫中往牆裏張望,迫切渴望那裏面的歡樂和愛,也能有自己的一份……

有位牽著兩個孩子的老人,把渴望化為實際行動,大著膽子走上前來哀求著,想進教堂領取一張毛毯,給孩子晚上蓋著睡覺。

美國大兵請他出示發放券,老人低著頭,顫抖著鬍鬚,囁嚅說著:「沒有。」「沒有發放券就不能進來。」聽見美國大兵這麼說,老人急了,紅著眼求著。大兵把一隻手擱在他的肩上,溫和而堅定的說:「對不起,請你離開吧!」

老人並沒有離開,牽著兩個孩子在附近徘徊著,遠遠的、巴巴兒的望著教堂。更多更多像老人這樣的民眾聚集過來了——疲倦憔悴的婦女、斷了腿的男人、帶著弟弟妹妹的小姊姊……他們都沒有發放券,教堂內傳出的歡樂歌聲,溫柔吸引著他們。

一個少年跳上牆垣,一邊往牆內張望、一邊試圖攀著牆往上爬。美國大兵出聲制止他,少年回頭,眼裏滿是絕望。

終於,牆內的一千五百份物資即將發放完畢,牆外群眾迫切的渴望化為激越的情緒,推著擠著要進教堂……

「讓我進去吧,我的帳棚在漏水,新生的孩子淋了雨要病了」、「給我一條毛毯啊!我們十個人擠在一頂帳棚下,還有個孕婦呢,都沒有衣服穿啊」……

面對愈來愈多絕望的眼神、伸出的雙手,美國大兵迅速拉上教堂鐵門。一時之間,吶喊嘶吼聲不絕於耳。

「我去過伊拉克、阿富汗和很多戰場,這次來海地,是我第一次出助人而不是殺人的任務,」一位美國大兵說:「但是,這卻是我出過最悲傷的任務……」

他悲傷的是——人類如此渺小,在巨大天災的創慟前,毫無抵抗能力。

苦難何其多,
就算有再多愛心,
在這裏仍是永遠不夠……

混亂的場面,讓原本計畫接著進行的「以工供糧」被迫喊停。十字架本堂神父羅阿卡(Fr.Dempsdy Loarca)勸慈濟志工提前離開以保安全。

面對志工的躊躇,神父慈悲勸慰:「東西發放適量就好。」他舉例,一個帳棚裏擠著五個家庭,若每一家都給一張塑膠布,最後的結果,不是這個帳棚上蓋了五張塑膠布,而是一張塑膠布都沒有。「因為大家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塑膠布,怕被別人搶去用了……」

慈濟志工接受了神父的勸說,心情沈重地驅車離去。一路上,只要車隊稍微停下,就有大大小小的孩子圍上來敲著車窗,要一杯水、要一塊錢……此情此景,就算蒙上眼睛、捂上耳朵,還是看得見、聽得到,揮之不去……

天下苦難蒼生何其多,救苦救難何時是個了局?就算有無盡愛心,在這裏仍是永遠不夠,苦難蒼生救不盡的辛酸,烙印在每一位慈濟志工的心版上。

這個時節的海地,天黑得很早;朦朧月色下,又是一個騷動不眠的夜。明天,又要在凌晨時分早起,到另一個城市進行發放。

截至三月十三日,強震後兩個月,慈濟已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地區進行超過三十場次發放,包括食物、毛毯、防水塑膠布、活動廁所、帳棚、鞋子等物資,照拂到超過一萬五千戶。

只要世上任何一個角落還有絕望的眼睛,還有乞求的雙手,還有苦痛的弱者,慈濟人就要往那裏去,去傳達愛、傳達祝福。最虔誠的盼望,是天下無災、歲歲年年……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