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慈濟
【巴拉圭】
南半球寒冬送暖
愛來得正是時候
巴拉圭入冬以來風雪寒凍,溼冷更甚以往。正午氣溫僅有攝氏六、七度,夜裏逼近零度,首都亞松森市郊的印第安村落,仍有許多人赤著腳、缺乏冬衣禦寒;七月冷鋒造成十二人喪生,農作物亦遭受寒害。
慈濟志工自七月上旬起,一連舉行十場大型冬令發放。七月十八日來到位處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三國邊界的西門納斯村(Puerto Jimenez)。
走過泥土坑洞的顛簸道路,看見村民居住在簡陋的木板屋內,難擋寒風。村長班傑明(Benjamin Vargas)用手搖電鐘聲呼叫村民前來領取物資。村民衣著單薄,一戶人家三個小孩還穿著短袖,冷得打顫,志工趕緊用毛毯將他們緊緊裹住。
寒冷的天候讓貧窮人家處境更加艱困,志工帶來洗衣肥皂、奶粉、環保毛毯,以及裝滿麵粉、麵條、米、糖、油的食物籃。村長由衷感謝:「你們來得正是時候,今天晚上,我們能肚子飽飽的睡去,有了毛毯也不再感覺寒冷了。」
由於地處偏遠,村民生病多半無力就醫。志工此行也準備了感冒、退燒、鼻塞、消炎、綜合維他命等藥品交由村長保管運用。一位母親高興地說:「有了這些藥,孩子生病就不用再受折磨了。」
在首都亞松森發放過後,志工為市郊另一處印地安村落村民測量腳的尺寸,一週後再度帶來一百七十雙鞋子,讓大人小孩腳暖心暖。
總計十場發放,共致贈兩千兩百七十七戶物資,超過七千人受惠。
(撰文/林信美、鍾慈揚 攝影/楊文達)
【阿根廷】
探慰首都貧窮暗角
獻上無盡愛與祝福
今年冬天,阿根廷創下十年來的歷史低溫,即使白天豔陽高照,氣溫也僅有攝氏兩、三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更出現攝氏零下低溫。
有七萬居民的巴拉卡斯區(Barracas),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貧窮的區域,里亞丘埃洛河(Riachuelo)貫穿而過,因販毒嚴重、治安不良,外人多不敢擅入。
八月一日,慈濟志工在社區人員、警察協助下,走進最貧苦的二十一至二十四區訪視並進行發放,為隱身首都的貧困家庭,帶來毛毯、玉米粉、米、麵條等過冬物資。
「Ba i scha pa i po nar(大家早安)!」此區超過七成居民為外籍移民,多來自巴拉圭;志工洪慈承用巴拉圭土語問候大家,很快便拉近彼此的距離。志工先為老人及幼童圍上圍巾保暖,一位老人感動地抱著志工,對這群關心他們冷暖的「外國人」表達感謝。
「現在我要教你們說一句中文:『阿彌陀佛』,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多的祝福、很多的好運,和很多的平安。」志工帶領大家唱佛號做手指運動:「我們可以多說『阿彌陀佛』,祝福自己也祝福別人。」現場響起一片歡笑聲。
志工也邀請居民作「手心向下」的布施者,許多人滿臉笑容在竹筒內投入零錢,體會助人的歡喜;連對面樓上的住戶都下來投錢響應。
領到毛毯的瑪莉亞(Maria)得知這是志工親手縫製的,感動說道:「聽說每月只要捐五元、十元,就可以幫助人,我可以參加嗎?」
瑪莉亞決定把錢存在錢筒,等待下次慈濟人來時捐出。「我要號召街坊鄰居,讓大家一起來存錢,做好事!」
此次共致贈四百三十二戶、兩千零一人份的物資。雖然冷鋒持續,居民感受到有人關懷,心中充滿溫暖。
(撰文/吳慈絢、鍾慈揚、陳濟至 攝影/吳挺生)
【瓜地馬拉】
火山灰、颶風相繼來襲
傾聽辛酸,伸援物資
瓜地馬拉五月底遭受艾加沙熱帶風暴侵襲,受災範圍廣大。災後兩個多月,豪雨持續,土石流頻傳;位於巴卡亞(Pacaya)火山下的聖米格市(San Miguel Petapa),風災前兩天甫受火山爆發的灰燼侵襲,居民未及清理家園,艾加沙又讓困境雪上加霜。
「大水來時,逃命第一,來不及收拾東西,」村民瑪卡雷亞(Macaria Montelaro)女士告訴志工:「小孩的課本、文具都流走,我們無力再購買,沒法回學校上課。」
聖米格市鄰近亞馬第藍湖(Amatitlan),境內有六條河流,此次受災多集中在沿河岸搭蓋的違章建築;湖水氾濫,簡陋拼湊的鐵皮屋不堪一擊,屋內淹水,屋頂也遭強風吹走。
風災至今多處積水未退,路上滿是泥濘坑洞,民眾棲身在破損家園裏;孩童赤腳走在火山灰燼形成的粗礫上,亟待援助。
災後,瓜地馬拉華僑捐贈許多物資,慈濟志工實地勘察聖米格市災區內的佩塔帕(Petapa Abajo)、康塞浦松(Concepcion)、凱西(Caserio el Cerro)等村落,整合補齊物資後,八月十五日在市府活動中心為四個村、八百六十二戶受災民眾帶來玉米粒、黑豆、糖、米麩、草蓆、衛生紙等糧食用品。
「慈濟人來訪視時,我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但你們真的伸出援手,果然是『誠正信實』!」聖米格市市長拉法葉(Rafael Eduardo Gonzalez)道出對慈濟人的感恩;發放日當天,他全程協助民眾領取物資。
這天也是瓜地馬拉的亞森松日(Asuncion)——聖母升天紀念日,傳統上有隆重的慶祝活動,然三十多名當地志工奉獻休假,偕同慈濟人幫助鄉親,讓發放現場秩序井然。
「這些物資對我來說很重要……」一位老婦人剛動完手術即來領取物資,她向志工柯慈法訴說辛酸。一位三十三歲的婦人懷抱幼子前來,家中共有八個小孩,「大兒子才十三歲,已經在田裏幹活,全家沒有人唸過書。」婦人表示,這次風災讓住屋淹水,家中僅有的衣物都泡在水中,「感恩有這些糧食,可以讓家人溫飽。」
志工協助民眾搬運物資,小小一輛腳踏車也能裝載好幾包糧食;看到人人歡喜返家,志工也露出安心的笑容。
(撰文/柯慈法、吳慈恬 攝影/邱嘉翎)
【泰國】
關懷碼頭工人與貧戶
連續三年,不忘義診之約
位於曼谷南方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拉查縣蓮差邦碼頭,是一處公家碼頭,三年來,泰國慈濟人與挽才攬醫院合作,服務碼頭工人與社區貧病民眾;八月七日再度前來提供義診。
九十一歲的威吉爺爺(Wijit Keawkhong)視力嚴重衰退,獨居的他在鄰居協助下,拄著柺杖來到眼科義診區。爺爺說:「孩子遺棄我,要去醫院都找不到人陪同;今天看診時有志工貼心陪伴,很開心!」
七十五歲的蓮婆婆(Noi Boonna)是寮國難民,得知義診訊息,一大早便前來等候。經醫師檢查,發現婆婆患有白內障。婆婆淚眼感恩志工親切服務:「這裏的每個人都很好,很高興有人幫助我!」包括蓮婆婆在內,共有四十四位老人家將獲慈濟協助,前往曼谷曼飄醫院接受免費白內障手術治療。
曼飄醫院此次特別運來三組牙科診療設備,八位醫護一字排開看診,讓民眾猶如走進大型牙科診所。然而聽到機器吱吱作響,小朋友還是緊張得大聲哭叫。沒多久蛀牙拔除了、化膿的傷口處理乾淨,爸爸牽著小手向醫師豎起拇指說感恩。
義診中有一群亮眼的新發意志工,是來自曼谷博仁大學的教職員。志工瓦拉肯(Warakon)已參加過慈濟為挽那社區居民重建新家的活動,此次邀請同仁同來。她說:「參加慈濟很歡喜,我現在逢人就說慈濟,要邀約更多人一起來當志工。」
現場還有環保觀念分享,志工鼓勵大家力行資源回收。在海關大樓擔任守衛的初灑伯伯(Chusak Laorod),看診後認養竹筒回家。他說:「今天我們是手心向上的人,未來要做手心向下的人!」
三年來,總有個美麗高挑的身影在義診現場忙碌穿梭——蓮差邦海關祕書湯柴亞娜(Tunchayanun)和同事,從最初的協助到承擔報名、造冊、分科、邀請鄉親等前置工作,樂此不疲。「協助慈濟義診,開啟我的心靈之窗;幫助貧病者能產生一股力量,讓我愈做愈歡喜。」
(撰文/陳朝海、李慈仁、桑瑞蓮 攝影/桑瑞蓮)
【斯里蘭卡】
星馬人醫 跨海入山城
助修補缺憾 迎亮麗新生
站在樓梯上,慈濟志工細心地將卡拉瓦納勒拉基地醫院(Karawanella Base Hospital)的牆壁、百葉窗、三十多把吊扇逐一清洗乾淨。志工洪德謙滿頭大汗地說:「手術室一定要很乾淨,才能確保病患的健康。」
這所具有百餘年歷史的醫院位於山間的卡拉瓦納勒拉鎮,負責照顧斯里蘭卡中部城鄉民眾的健康,然而醫院設備老舊,早已不堪負荷。
八月六日,村民們聽說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一百多位慈濟人醫會志工,將帶著先進的醫療儀器到村中舉行三天義診,一早醫院門口就大排長龍,還有人連夜搭乘六小時車程前來。
以採茶為生的卡莉斯瓦麗(S.Kaliswari),身上、臉上長滿大小腫瘤粒,左手腕的腫瘤甚至如拳頭大;十四歲的兒子曼達古瑪拉(M. Manda kumara),上嘴唇腫瘤增生,幾乎蓋過下唇,左手臂也長有核桃大的腫瘤。
由於外貌異於常人,曼達古瑪拉常被嘲笑,小學畢業後便不願意再上學。卡莉斯瓦麗心疼孩子,卻因家貧求醫無門;聽說此次義診提供腫瘤手術,母子倆淩晨四點多便來醫院守候。
手術切除曼達古瑪拉手臂上的腫瘤,上唇經整形也恢復正常。他開心地說:「我要再去上學!」媽媽雙手合十感恩醫護,隔天並陪伴也患有相同疾病的大兒子前來求診。至於她自己,因為擔心兒子術後需要照顧,決定此次暫不治療。
這是星馬人醫志工三度來到斯里蘭卡舉行大型跨國義診,提供內科、外科、牙科、眼科治療;志工將院內兩間手術室徹底清洗消毒、補充裝備,讓它們能充分發揮功能。
今年五月有四位斯里蘭卡醫師遠赴台灣慈濟醫院受訓,其中三位此次也利用工作之餘投入。帕弟蘭吉(Pathiranage)醫師說:「慈濟人遠到而來,身為本地醫師的我,怎能錯過奉獻的機會?」
義診共嘉惠一千八百八十人次,也吸引當地媒體採訪。國家電視台攝影師薩利亞(Saliya Gamasingla),對於志工的親切與專業留下深刻印象:「你們自假自費前來,免費替貧民醫病,謝謝你們,將來我也要加入志工行列!」
(撰文/林翠蓮、楊淑元、李彩霞 攝影/劉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