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把利益眾生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許明賢的志工哲學
◎撰文‧葉文鶯 攝影‧顏霖沼
忍受日曬雨淋,承擔工程壓力,
營建志工許明賢堅守崗位一百三十多天。
因為把大愛屋當作自己要住的,自然以高標準去落實;
只要是「自家的事」,做起來就不覺得累!
下了車,身著藍長襯衫、打著慈誠隊領帶的許明賢打開後車廂,迅速換穿雨鞋、戴上安全帽,將一卷魯班尺和小環保杯塞進兩邊褲袋,疾步走進工地。
自三月二十一日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動工,至八月三日舉行入厝典禮,許明賢始終以這身裝扮站在「營建志工」角色,輔助工地主任、營造廠商促進工程品質和進度,也協調志工團隊投入的時機,讓鄉親早日入住安全舒適的家。
義務監督,不計時間與晴雨
一九九九年,許明賢罹患扁桃腺癌;做完最後一次化學治療後留下了後遺症。他的口腔缺少唾液腺,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必須隨時補充水分;味蕾也起變化,甘蔗汁才喝幾口便出現辣味,皮膚更出現色斑退化,不能曝曬過多紫外線,否則會起紅斑、疼痛不已。
基於從事營建及室內設計多年的經驗,從台南靜思堂興建開始,他便以志工身分協助慈濟在台南的工程,舉凡二○○五年動工的台南慈濟中小學,及至今年為莫拉克風災戶興建永久家園,他都一本初衷義務監督。
每天早上他先到台南靜思堂,將上下各樓層窗戶打開,巡視一番再到玉井工地。從基礎工程地坪灌漿開始,許明賢便密切盯緊工程細節。他注意灌漿厚度;灌漿時鋼筋一定要用石頭或水泥磚塊墊高,使上下具保護層,鋼筋才不會直接接觸土地而氧化生鏽。
五月梅雨結束後,氣溫逐日升高,接著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若非下雨便是炎熱不堪,為工程進度增加不少變數。每逢下雨,工程人員都發愁,許明賢即使人不在工地,也會去電關心。
由於勤跑工地,當脫下安全帽,他的臉頰出現帽帶留下的兩道明顯白色痕跡;從工地返回巿區,若非一身汗臭淋漓便是被淋成落湯雞。為了保持儀表整潔進出台南靜思堂,他總在車上準備一套乾淨西裝和襯衫替換。
注重工序,兼顧進度和品質
七月二日,上人行腳至玉井大愛園區,得知第一期工程十八戶只花了七十三天便告完成,直感恩工程團隊用心;但是第二階段入住資格審核通過,五月二十一日才展開的第二期工程,才是最困難的。
雖然才八戶,遇上雨季、工期更加縮短,房子蓋好後必須交由縣府發包進行公共工程,完工後再由慈濟接手鋪設連鎖磚、打掃環境,準備讓鄉親入住。工程細節環環相扣,營建人員感受到一股不小的壓力。
許明賢認為,讓工程進度加快的方法就是重視「工序」,也就是業主必須事先告知廠商所要求的工程品質,一開始就要注意廠商施工方法,發現不符合期待立刻請對方改善,避免重做延誤進度、追加工程預算。
不按工序進行除了造成施工困難,品質也會大打折扣。因此,許明賢協助工地主任串連每一個將進場的工班,讓工程流程順暢,進度自然加快,如此一來也才能要求品質。
「所謂『慢工出細活』,趕工往往趕不出好品質。」許明賢明快地說:「讓廠商順利完成工作等於幫助他們賺錢;讓他們既賺錢又把工作做好,也等於是幫助我們自己。」
他不諱言自己個性「很龜毛」,一件事不做則已,一旦決定便全心投入。他一直記得十一年前在花蓮靜思精舍,上人交代他將慈濟的事「當作是自己的」。
「當作自己的,這句話學問很大,對我做事也很受益。人都有私心,最關心自己的事,所以會把它做到最好。」許明賢笑說,把大愛屋當作自己要住的房子,自然會以自己期待的標準去落實,而且只要是「自己的事」,做起來就不覺得累。
既然當作是蓋自己的房子,許明賢在面對營造廠時也自比為「業主」,發現廠商沒有達到慈濟所要求的品質,他會溝通、給予建議,拜託對方改善。
●
雖然當過大老闆,許明賢在慈濟團體既能顯現自信,卻也能放下身段謙虛待人。他在工地常和工班打成一片。
有一天,他見水電工人冒雨加班,「改天我一定請你們!」不出幾天,他真的請大家吃東西;又有一天見綁鐵絲工人雨天也不撤班,他誇讚大家:「真感心!下雨天還在做!」當下提供工班加菜金,於是工班又冒雨連做了三棟。
在工地現場監督調度,許明賢回到志工所在的協調中心,也會探看冰箱或茶水間蔬果庫存量是否充足,每隔三四天就大量採購當季鳳梨、西瓜、芒果等,讓大家消暑。
他的心思細膩之處不僅如此。七月二十一日大愛屋住戶抽籤配住,並調查住戶家具需求,他提醒行政同仁注意到貨時間,因為八月十日正好是農曆七月初一,依台灣習俗少有人願意在農曆七月搬家,最慢得要求家具廠商趕在九日之前送到。
為了八月三日下午的入厝典禮,許明賢已經連日一早到工地發落進度;入厝典禮當天近午,他的皮膚已經曬傷,嘴唇也脫皮,見準備工作差不多,他才安心返家休息。
「人生無常,我想要投入的事,就從頭到尾把它做到好。」許明賢豁達地說:「我做的太少,只是夫子有事、弟子服其勞,想減輕上人的負擔。未來的時間是借不到的!所以要把握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