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長治鄉慈濟大愛園區】盛夏工地 汗水與雨水洗禮
【實在之路】
園區內連接各村落的二十一米道路及部分八米道路,完全由連鎖磚鋪設,涵水也利排水;然而從七月開始,每天下午的西北雨考驗著志工的意志力——隆隆雨聲中,工時被迫縮短,需要大量人力的鋪設工程更形困難。
時晴時雨,但志工沒有退縮,自枋寮、佳冬、林邊、東港、新園、萬丹、小琉球甚至恆春等鄉鎮出發,全副武裝並攜帶工具早早報到等待上工,高雄各鄉鎮志工也抵達馳援;正值暑假,更有不少學子主動報到。
七十六歲的凃玉英,今年四月十九日遷入高樹鄉慈濟大愛園區,前往長治的路上,和兒媳孫子不期而遇,共同目標是去鋪連鎖磚。凃玉英說,已經把祖先牌位請進新家,「住在大愛村,連祖先也歡喜,我擲一次就聖筊。」兒子則說,能來付出,是他們災後一直想做的事。
粗重的工作,讓許多師姊帶著腰痠背痛的「戰利品」回家,但過兩天又來上工。「工程愈到後面愈需要人力,所以我們就來啦!」
經營鐵工廠的林啟明,將廠務交代師傅處理,「我不記得來這做了幾天,盡心盡力做就是。鋪連鎖磚也是一種修行,急不得!」
從事重型吊車公司的林春生,也放下事業全心投入,他感謝有兩位得力助手——對土木工程內行的賴東松,還有鋪久成達人的賴松勇,一起來統籌鋪設工程。林春生說,有機會做好事,困難雖多,但一旦克服成就感愈大。賴東松也表示,專業與不專業難免有誤差,但最主要是求品質好,鋪出堅固實在之路。
歷經汗水與雨水洗禮,水中傳遞連鎖磚的倒影顯現堅定付出的身影,進度更向前邁進。
(撰文╱陳潁茂、張錦雲、王翠花、郭素霞、陳虹秀、黃琳文、黃玉齡)
(攝影╱潘明原)
【幕後幫手】
在工地沒有工程帽保護,一步都走不了;為了安全衛生,志工每天清洗。總務組蔡春來說,平常日洗一百多頂,週末假日則多達四、五百頂。而一雙雙搬運過上千公斤連鎖磚、浸潤過無數汗水的工作手套,洗淨後曝曬消毒,迎接著下位快樂付出的志工使用。
(撰文╱張玉梅、陳潁茂 攝影╱陳潁茂)
【消暑冰膚】
「各位工地菩薩,天氣炎熱,生活組送來冰涼的茶水,請享用。」從志工手中接到專屬自己的冰涼水壺,工作人員往臉頰一放,露出透心涼的滿足笑容。
高雄志工出資購買水壺致贈工作人員,茶水巡邏車定時來裝水,以減少飲料瓶罐的垃圾量。
志工親自熬煮的消暑茶,配方來自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屏東慈濟人醫會也設立健康中心,治療受傷、腸胃炎等急症。
冰箱內還有用塑膠手套做成的冰塊,志工蕭志忠說明,不時有人中暑來求助,平面式的冰塊只能局部接觸,冰手套整個貼上臉頰,宛如「冰膚」喔。(攝影╱陳美蓮)
「鄉親在烈日下工作汗流浹背,用袖子擦汗;我們送他們小毛巾好嗎?」「那必須繡上名字才不會遺失。」又有師姊提出好主意。
「以前我從事繡學號的工作,我來幫忙!」家住鹽埔的鄭美人師姊自告奮勇,把八十二位鄉親的名字繡得美美的。
霧台鄉佳暮村民賴義仁說,小時候為了怕遺失心愛的帽子,要求母親繡上名字,而母親只繡了姓;當他收到繡著完整名字的毛巾時深受感動,「但我是男子漢,掉眼淚也要轉過頭。」
賴義仁說,霧台鄉位處高地,氣溫較平地低十度,做臨工的族人對一大早就非常熱情的平地太陽難以適應。「感恩師兄、師姊時常叮嚀我們多喝水、多休息以防中暑。」
(撰文╱陳虹秀、陳美蓮、張玉梅、楊美燁)
【能量補給】
每天投入園區工作超過兩百人,最多將近千人,「香積組」負責補給能量。清晨六時許廚房開張,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婆揀菜,年輕人切菜、裝便當,小朋友顧著爐灶的木柴;師兄們更搭蓋了紗網屋,隔絕蚊蟲確保衛生。
園區位在鄉村,種菜人家很多,常有人拿愛心蔬菜來分享;高雄的總鋪師劉再和與劉謝美文,帶著各式專業廚具到屏東奉獻專業。
在地的香積主廚志工蔡叔娥、古美貞,每天計量食材、添購採買,而且有求必應;考量到天氣太熱有些人不想吃飯,就變化出麵、米粉、水餃、披薩等主食或點心。
古美貞顧孫、顧田、也顧工程,她的經驗談是「以不變的心,應萬變的事」。每天清晨花五十分鐘騎腳踏車到工地的蔡叔娥則表示:「當成自己家在蓋房子,就會做得輕鬆自在。」 (撰文╱林美瑜)
慈濟援建莫拉克風災永久家園一覽表
園 區 動工日期 入住日期 完工建物
高雄杉林 2009.11.15 2010.02.11 住宅756戶、教堂2間
教室暨辦公空間6棟
活動中心1棟
屏東高樹 2010.01.23 2010.04.19 住宅8戶
台南玉井 2010.03.21 2010.08.03 住宅26戶、活動中心1棟
屏東長治 2010.04.26 2010.08.06 住宅164戶
總 計 住宅954戶、居民約4500人
教堂2間、活動中心2棟
製表: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