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5期
2010-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周年紀念
  聞思修
  寰宇慈濟
  一句話的力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5期
  幸福窖 清泉勝蜜汁

◎撰文‧顧秉柏  攝影‧蕭耀華

一眼眼水窖、一處處集流場,是鄉間美麗的風景。
蓄積許許多多人愛與祝福的水窖,
老百姓稱為「幸福泉」,
喝一口窖裏清涼的水,
滋味勝過蜜汁……


靖遠縣北部的北灘、永新、雙龍、興隆四鄉,距離縣城遙遠,地處半原半川區;老百姓分居在溝溝壑壑裏,靠祁連山餘脈的滋養、老天格外恩賜,而有零星水源在這兒分布著。

近年來,水土涵養嚴重被破壞,愈窮愈墾、愈墾愈窮,山上的草皮黑柴都被牛羊啃食或作為柴薪,山愈發禿了。水沒了,泉乾了,地下水位迅速下降,養育祖祖輩輩的資源枯竭了;大量老百姓移民寧夏、景泰等地,留下殘疾、貧困的農戶守著一方故土。

永新的楊家壩人在幾年前都走光了,我的同事就是其中之一。他常常談及小時候故鄉多好多好,特產著大蒜和小米;但十幾歲時水沒了,每天上學都趕驢拿著水桶,放學了好馱桶水回家,到家時月亮常已升到半空了。他最怕的是驢趕得慢,回家遲了還得寫作業;走快了水又濺光,馱回半桶又要挨打。

實在熬不下去,十幾年前舉家搬遷。他家還算幸運,鄉親中那些沒能力的叔伯兄弟,一次次到外地挖礦,冒著生命危險討生活。

                                                                                    ●

二○○七年三月,台灣慈濟基金會援助靖遠縣水窖專案全面展開,計畫以四年時間,完成十個鄉的水窖與集流場。我有幸借調參與靖遠縣政府外援專案建設,開始參與慈濟工作。

我們「慈濟項目辦公室」團隊走村串戶,培訓技術人員;為老百姓講解在黃土高原強溼陷型的土質下,新式球型窖比原來瓶型窖、缸式窖與球型水窖更具安全性與穩定性;我們現場放線、指導開挖,有時也親自示範開挖供群眾學習。

每天的工作單調重複,心裏卻填滿對他們的關愛——每次看見那些殘疾、貧困戶,言語中透露的感激和熱情,以及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嚮往,感染我們更用心投入工作。

在高灣鄉進行工程時,三到五月見不到一絲雨,看著焦枯的莊稼,我們心急如焚,但耳邊卻不曾聽到怨天尤人,而是感恩與期盼;看到的是從老翁到孩童,全家老少齊心協力修水窖的動人場面……這一切都因為慈濟水窖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增添了動力。

                                                                                    ●

一次次陪同慈濟人深入農戶家,了解工程進展、使用情況,生活是否有改善;每次都被深深感動著。

文崖村景思峰先生家,五口人有四人智能障礙;極度貧困,屋內外髒亂不堪,連站的地方都沒有,鄰居都對這家人嗤之以鼻。慈濟人卻絲毫沒有嫌棄之意,幫忙打掃、教他們簡單打理生活;也對我們和鄰居說:「要親幫親、鄰幫鄰,多與他們溝通交談,一定會有改變。如果放棄他們,他們的生活會更糟。」

起初我們只是隨口答應,因為實在太髒、太難聞了。可是每次不同的慈濟人來,都會去他們家探望,與全家親切交談,大小事都關心;天冷了,掏錢給他家購置棉被、添置灶具;即使回去了也不斷打電話詢問近況。這讓我們和鄉政府備受感動,主動幫他們維修房屋,添置過冬的爐子、棉衣。

若笠鄉的張克爽,父親早逝,作為家中長子,他放棄學業去縣城打工,供弟弟妹妹上學。像他這樣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人生正像花,晚上多會去逛街買東西;但這些對他來說太遙遠了!生活太艱難,一件襯衫已經穿到看不出花色,每次發工資,他只留下一點生活費,其餘都給家用。

二○○七年九月起,慈濟除了每年幫他弟弟妹妹繳學費,還協助他去廣東打工,讓年邁的爺爺、奶奶和母親日子好過些。

慈濟人的用心和不辭辛勞,讓我們感悟到大愛的真諦,更用心去做——每一戶親自了解,詳細詢問、記錄家庭情況以及需要哪些援助,及時向領導和鄉政府彙報,以尋求解決辦法;同時也把收集到的資料,提供給慈濟參考。

                                                                                    ●

驕陽當空的烈日下、煙雨濛濛的日子裏,乍暖還寒瑟瑟奔忙於塵土飛揚的鄉間道路……是我那辛勞的戰友——慈濟項目辦公室所有工作人員。檔案、照片裏記錄的永遠是別人;辛勞、疲憊、家人的埋怨,則留給自己,心中只有「為人服務」四個字。

回首曾走過的地方,看那一眼眼水窖、一處處集流場,已成為鄉間一道道美麗風景。當我因為其他工程來到曾踏過的地方,人們會上前與我打招呼,邀我去家裏坐坐,喝一口水窖裏清涼的水——那滋味勝過蜜汁;老百姓稱為「幸福泉」,因為其中盛著台灣慈濟人和我們所有人的祝福。

我的心與我的愛,留在我走過的村村寨寨;不求有人記得我的名字,只希望我盡過的一點微薄之力和慈濟人的關愛,對他們有一點幫助、使生活有所改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