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國際慈濟人醫會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分享】
「二○一○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於九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主題為「淨身心、護大地、育良才、傳大愛」。在二十二日的感恩音樂會上,儘管語言、文化相異,來自不同國度的大醫王卻能以合齊的肢體語言演出「千手世界」。上人說,這是因為大家的心貼在一起。
「人人有佛心,大醫王悲憫貧病,施醫施藥。窮困人生病,缺錢搭車、付藥資,大醫王們便跨國渡海,去到窮鄉僻壤為他們拔除病苦。」
來自二十三個國家地區的隊員分享彼此的工作、願景與法喜。「慈濟的醫療到底在做什麼?怎麼做?」首次與會的泰國護理長拉萬度表示,她很快就有了答案:「這裏沒有宗教、種族之分,醫師照顧病患就如同母親在照顧子女。」
一九七二年九月,上人在花蓮仁愛街成立義診所,此乃慈濟醫療志業的濫觴。接下來的三十多年間,六所慈濟醫院陸續啟業,義診活動也齊行並進,由台灣擴展至海外。一九九八年,「國際慈濟人醫會」成立,十二年來匯集各國近九千名醫護人員與志工,於全球服務超過一百七十萬人次。當時的總召集人林俊龍醫師正是如今的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具慈濟特色的人醫會,讓非專業人員也能受益。旅居高雄的法籍企業家克勞德參加了頭兩、三天的課程,回家前跟我分享,說他已被拉離了舒適地帶:「可是,這種感覺好極了!過去我經常捐款給慈善團體,認為自己付出很多。接觸慈濟讓我知道,其實我並沒有真正伸出手去幫助需要的人。」
走筆至此,聽說他回高雄後已開始在慈濟環保站當志工。
【託付】
十九日年會開幕,凡那比颱風登陸花蓮。風強雨大,市區內的交通號誌與電線杆倒了不少,靜思堂也一度停電。慈濟人處變不驚,不但開幕儀式照常舉行,香積、茶水、環境清潔乃至於機動組、醫療站,也都能靠著手電筒提供穩妥的服務,品質絕不打折。比較遺憾的是,許多醫師期待的「急凍大體模擬手術教學」,因天候關係不得不取消。
有意思的報告不少,其中之一就是二十一日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的「守護心願景」。內容洋溢著對生命的尊崇與愛,不但醫療專業與慈濟人文兼容並蓄,細膩之處還頗具文學性。每件個案都是那麼動人,每位醫師對病患都是那樣地用情用義,讓我聽得差點忘了記筆記。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無論提到哪位同仁的事蹟,趙院長都顯得津津有味,彷彿比自己的成就還開心。
二十二日上午,上人前往各級慈濟學校巡了一圈,再來到靜思堂書軒聽取在地師兄師姊的凡那比勘災報告。聽聞上人抵達,六院院長與主管前來接駕,哪知上人隨即就要回到精舍與災情較為嚴重的高屏地區進行視訊連線。驅車離去時,上人向大醫王們合十感恩,微笑的表情彷彿是找到了託付。
兩張畫面讓我想起上人的一番話:「我感覺我很好命,雖然需要操心的事不少,但是我能得到這麼多的護法。只要大家合心,師父就會放心。大家一起乘風破浪,航向全世界,為苦難人拔除苦難。」
【歡聚】
「秋月明亮,期待人人心中都有一輪明月,分秒發亮,圓而無缺。心淨自明,人人都能覺悟,反觀自性,欣賞自心明月。但願人人心靈中分秒都有明月,又圓又亮,散發智慧慈悲的光明。」
千江有水千江月,上人的法無時無刻不映在弟子們的心版上。近幾年的中秋節不是陰就是雨,每回國際慈濟人醫會的中秋節晚會都是在室內過的。九月二十二日,氣候難得乾爽,師兄師姊們趕在天黑前於道侶廣場上排好甜甜桌、甜甜椅,露天架上銀幕、音響。星星、月亮還沒露臉,文旦、月餅還沒上桌,歡聚的喜悅已彌漫在空氣之中。
晚會的所有節目由慈濟各學校的學生擔綱,頭一個便是慈濟小學附設幼稚園表演「幸福的臉」。小小孩們連唱帶比,從第一個動作起,就擄獲了現場所有人的心。
上人雖未親臨現場,卻透過視訊與大家同樂,並在隔天的志工早會開示:「我沒出去,也沒抬頭看月亮,但我內心自照,看自己內心的月亮。我思考、模擬人人心中的月,因此,有千千萬萬的月在我的心中,像慈幼那樣天真無邪、無罣礙。人人同樂,一點複雜都沒有。」
記得那天晚上,有個慈小一年級的小女孩挨著我坐下來,很有禮貌地告訴我,她的阿嬤是某某師姑,現在正在忙。我叫她吃文旦,她便翹起小小的蘭花指,把果肉拈下來往嘴裏送。等我跳完山地舞回座,小女孩已回家,盤子裏所有剖開的文旦都被她剝了皮,撕成一小片一小片地疊在青綠的果皮上,成了一座晶瑩剔透的果粒山。
【有緣】
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此次年會的幾位人物就特別讓人覺得因緣不可思議。三百二十九位學員中,曾經回來參加過年會的約占三分之一,來自巴拉圭的牙醫胡安梅沙(Juan Silverio Meza Leguizamon)更是連續四年與會,難怪上人致贈念珠時,一眼就認出了他。
從巴拉圭來台灣不容易,一趟航程加上轉機得花五十個鐘頭,來了以後,周遭說西班牙文的人少之又少,他卻始終覺得花蓮讓他有歸屬感,人類的希望在慈濟。
法號濟廷的胡安醫師是巴拉圭人醫會召集人,家族成員中有八位是醫師。為了度出更多當地人做慈濟,他在巴拉圭聯絡處負責人王美蘋師姊的協助下,於首都亞松森辦志工培訓,自己擔任講師,牢記慈濟的緣起、發展,還用心學習慈濟歌選與手語、牢記許多慈濟的感人故事。
來自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夏承志、陶雪芬夫妻都是醫師,雖是第一次參加活動,夏承志卻形容慈濟帶給他的感動,怎麼說也只能表達出冰山的一角:「慈濟的活動莊嚴、美、有秩序,我覺得慈濟可以辦奧運會。看過大體捐贈的介紹,真是讓人覺得,自己要是不捐,就虧了。」
陶雪芬則表示自己看到了好多的人品典範:「善與愛由上人的心中流出,流到師兄、師姊身上,再流到了社會。很心疼上人擔得這麼多,我們每個人要幫著分擔一點,讓他不要這麼累。大陸很需要慈濟,我希望回去後可以號召更多人做慈濟。」
什麼叫做有緣?胡安與太太將於今年底受證,而承志與雪芬也早在來台灣之前就已準備參加見習、培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