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善意 創造無量奇蹟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年十月十日至十四日)
每一個生命,都蘊藏豐富善意;
每一件人間事,都蘊藏無量法門;
每一法中,醞釀著無量神奇。
走入人人生命大藏經,拔苦予樂,
即能不斷湧現智慧,
以無量神奇,創造奇蹟。
兩千多年前,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這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人們開示,讓人們能覺悟,使真理入心。
現今天下的「一大事」,就是環保。全球各地大風、大雨、強震頻繁;不忍大地受毀傷、蒼生受苦難,人人必須發揮愛人、愛大地、愛天下萬物之心,力行資源回收;把環保做好,才能調和氣候、利益人間。
二十年來,在台灣這塊小島上,每天有超過六萬七千位慈濟環保志工,從早到晚身體力行環保、愛護地球;這不只是台灣的奇蹟,也是世界的奇蹟。
環保是天下大事,需要全世界動起來;期待慈濟人做得更好、做出典範,讓海內外人人學習、共同投入;若全世界都能把環保做好,就能「救地球」。
●
今年八月,智利發生礦坑意外,三十三位礦工受困在深達六百多公尺的地底下,僅靠著一根管子,從地面傳送各項物資維持生命。智利政府和民間耗費人力物力,終於在六十九天後成功救援。
這群礦工為何甘冒生命危險,深入地底挖礦?無非是為了滿足人類所需。
人類挖山掘礦、鑽地抽石油,不只對大地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更製造大量污染。要淨化大地,必須先淨化人心;欲使氣候調和,要先調好人心。人心調和,能夠克勤克儉,就不會浪費物資、不斷消耗資源。
期待人人降低欲望,回收資源再利用,才不會掏空資源、製造污染;大地能「風調雨順」,人們才能「國泰民安」。
環保須「節流開源」——
節流,就是不繼續開發;
開源,就是回收再製。
環保,首要「節流開源」——節流,就是不要繼續開發;開源,就是回收資源再製新品。
在環保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回收物,這些都曾經是人人所愛的,因為舊了或褪流行了,就被丟棄;物資若沒有經過回收、分類,就真的成了垃圾——台灣土地面積不大,那麼多垃圾要倒到哪裏去呢?
人們視為無用而丟棄的東西,到了環保志工手中,樣樣是寶——只要材質不同,即使只有一丁點兒,志工還是分門別類集中。例如寶特瓶,先用心取下瓶蓋、挑出瓶口圓環,接著取出瓶蓋內圓形塑膠墊片……
如此精、純分類,讓物歸源頭,不只提高回收價值,也能提升再製品的品質。
環保志工真正做到了「滴水成河」——不輕視大海中的一滴水;每一滴水流入大海,都不會乾涸。
環保不能只靠一人之力,需要很多人愛的力量,你一滴、他一滴、人人都一滴,才能成就功德海。
生命有功能,更有良能;
能為人付出,就是智慧,
也是發揮生命的良能。
我曾聽說,有位太太買了一支雨傘,因為太喜歡而捨不得用,就把它收在箱子裏;十幾年後突然想到,把傘打開一看,傘的骨架和傘布已經分離、朽壞了。
東西需要用心用愛來使用,才能發揮功能;若愛得太過頭、收藏得太隱密,時間一久,就毀壞無用了。
人也是一樣。有的人很愛自己,愛惜手腳,捨不得勞動一下;說不定時間一久,手腳也會失去功能。
人的生命,不只有功能,還有良能;能為人群付出,就是智慧,也是發揮生命良能。在慈濟環保站,大家從早做到晚,充分利用時間、發揮身體功能,歡喜又清淨,真正修福兼修慧。
有些人聽說做環保很好,也想來做做看;但實際來了之後,一整天整理那些拉拉雜雜又骯髒的回收物,發現實在很辛苦,第二天就不來了。
這就是「發心容易,恆心難」。但在高雄環保站,我看到好多老菩薩,問他們做幾年了?都說:「從這裏有環保,就開始做了。」他們志願堅定,排除萬難恆持初發心,做二十年的大有人在,真正是菩薩!
他們做環保,不光為回收資源,還要改變自己。每位已受證的環保志工,都要力行「三好三不」——改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惡習,更進一步學習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
許多人在此擺脫惡習、改變過去錯誤的人生方向,帶給家庭平安吉祥,也造就了家庭福氣。如此集合許多造福家庭,就能造福一個社區;集合社區居民一同做環保,即能造福社會。
珍惜好因好緣,還要
再結好緣、再造福因,
善緣相聚,歡喜心安。
有環保志工說,來做環保就很歡喜,一回到家裏,實在不知如何過日子。
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有種種的苦需要承受——不只貧窮、苦難,還有心靈的重重煩惱。
夫妻子女,是過去生結來的緣。無因無緣,不會結成夫妻;無因無緣,也不會生在同一個家庭。有因有緣,才會結「家庭」的果。
緣有業緣、惡緣,也有善緣、福緣。若家庭成員間過去生結善緣、福緣,這輩子來相互報恩,這個家庭就是快樂、幸福的;若是結了業緣、惡緣,這輩子就會相互討債、相互折磨,彼此痛苦牽纏。
要平息心靈煩惱,不是求神庇佑,也不是求佛加持;唯有改變自心——向內心虔誠去求,以虔誠的信心、依教奉行,就能「內感外應」。
若是惡因惡緣,要能善解——他人欠我們的不去討,我們欠他的趕快還;債還完了,苦終會過去。
珍惜現在的好因好緣,還要更上一層樓,結好緣、造福因,來生來世又會是福緣、好緣、善緣相聚。
佛法說「因緣果報」,過去生早已寫好今生劇本,而今站上舞台演出,現在所做的,是為來生寫劇本;要努力扮演好今生角色,付出無所求,「做」就對了。
「福從做中得歡喜」,在做的當中很歡喜,就是福;當下做得心安,就是智慧;心安歡喜,就是功德。
人難免老邁、凋零,
為佛教、為眾生,
此刻就要做「活功德」。
四十多年前,我剛出家時,在普明寺後方的小木屋修行,有位平慧永老太太很疼我,為了照顧我,還搬來寺裏住。
有一次她跟我說起老家的故事——她家在大陸是望族,有許多田地和佃農。一位叔公生活很糜爛,往生不久,有位佃農養的母豬生了一群小豬,其中一隻小豬背上的毛,竟出現她叔公的名字,就像特別剃出來一樣。這事在當時造成轟動,親族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從此相信因果、皈依佛法。
親族間有位老太太篤信佛教,樂善好施,有天問兒子:「我往生後,你們要怎麼替我辦後事?」兒子回答:「母親怎麼交代,我們就怎麼做。」
老太太說:「好!我希望你們幫我做『活功德』——也就是讓我活著的時候就看得到。」
兒子請問母親該怎麼做?老太太說:「第一、我們這裏窮困人多,冬天到了,飢餓的人需要熱騰騰的粥飯,我希望能連續四十九天施粥、施糧。第二、請法師來誦經說法,所有子孫都要來聽佛法。」
兒子遵照母親心意,請來法師做四十九天法會。老太太天天穿戴整齊,端坐聽法師講經;歡喜看著貧苦人來吃熱粥,且帶米糧回家。四十九天圓滿後,她說:「我滿意了!將來我往生,只要把我靜靜放進棺材裏埋了,我就很滿足了!」
成立慈濟以來,我天天繞著時間、繞著空間、繞著人與人之間奔忙;這則四十八年前聽到的故事,仍時常出現在我腦海中。
人的身體時時刻刻新陳代謝,生命的無常,也總在瞬息之間。雖然此刻我還健在,且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但生命總有極限,我隨時在做「會過去」的準備。
未來的慈濟,要如何傳承?等到我不在了,就看不到了。所以我希望現在就能看到四大志業如何傳法脈、如何自行運作。
有緣走入慈濟,要同修共勉、彼此護持道心。希望每一位慈濟人都能把握時間、因緣,用心承擔;真正讓師父「莫憂慮」。
法脈,是精神所在,
法髓入心,起而行動,
慈濟志業才能源遠流長。
時間秒秒飛逝,瞬息不停留;感恩全球慈濟人一步一腳印、時日不空過,很專、很精,一心一志、步步踏實,成就今日的慈濟。
「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不是口號。法脈,是精神所在,慈濟四大志業要有精神理念,才能源遠流長。法髓入心,慧命增長;慧命增長,心門自然打開;心門打開,智慧則開,就會以天下大事為己任。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蘊藏著豐富的善意;每一件人間事,無不都是法門;每一法中,也都醞釀著無量的神奇;法髓入心,無量義悉現在前。
走入人人生命大藏經,以毅力拔苦予樂,即能不斷湧現智慧、醞釀無量神奇,創造奇蹟。
感恩慈濟人秉持「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不論有形的距離多麼遙遠,你心貼我心、貼合佛心,心心相印;長久守護天下苦難人,哪裏有災難,總是合心協力付出。
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你、我,都具有與佛同等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莫輕視自己,要人間菩薩大招生,邀更多人同行菩薩道。
福不夠的人,度不了人;沒有跟人家結好緣,要度人也難。福緣具足,才能讓人見而歡喜、聽聞召喚即起信心而投入,讓善種子「一生無量」。
●
人心本質清明,具備大圓鏡智;如靜謐湖水,能明朗映照周圍境界。若丟下一粒小石或一把沙塵,水就動了;心中濁流興起,即無法「見道」。
佛法常說「善惡無記」。遇善引導,即向善走;遇惡召喚,即向惡行。凡夫愛欲交錯而亂心,迷茫不由自己而脫軌,破鏡要再「重圓」,就很困難了。
佛陀來人間是為拯救眾生;既學佛,就要學佛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關懷天下事。「法髓」能滋潤慧命、充盈心靈資糧,且能避除邪思,導正心靈。
期待人人回歸「靜寂清澄如琉璃」的明朗清澈本性,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以天下大事為己任;點亮自己心中的智慧燈,進而用這盞燈照亮世界,為人引出光明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