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晨讀經典、經典晨讀

◎撰文‧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暨所長) 插畫‧李讚成

經典是不離生活的,是不離生活之詮釋與實踐創造的。
經典由人的詮釋而彰顯,
這樣的彰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喜歡經典,尤其喜歡晨讀經典,自年輕以至現在,一直保持著晨讀經典的習慣。

年輕時,我曾每日課讀四書五經,乃至佛教內典與道教經典;不只閱讀,有時用鋼筆,有時用毛筆,抄寫重要的字句。總覺得經由抄寫,才讓那經典落實於自家生命之中,體之於心、力之於行。

近十年多來,教研事務太忙,但我仍保留了每週兩次的晨讀經典習慣。東來花蓮,到了慈濟大學,我與同學們相約星期三上午晨讀。兩年來,讀了《老子道德經》、《般若心經》、《論語》、《傳習錄》;一字一句的讀,先是國語讀了一遍,再用閩南話古漢音讀一遍。上學期晨讀《論語》,所內來了日本學生村島君,除了國語、閩南語,我們還用英語、日語讀了一遍。一個多小時下來,身心舒暢,歡愉喜悅。

經典之為「經典」,是可以為常經、可以為典要的。話不多、語不繁,直指人心、當下開解,是一類型;豐盈繁複、曲折詼詭、道通為一,是另一類型。不論哪一類型,經典是不離生活的,是不離生活之詮釋與實踐創造的。經典由人的詮釋而彰顯,這樣的彰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經由這樣的照亮,更而落實於倫常日用之間,進一步又調適而上遂於道,並因之再重新證契於經典。

閱讀、理解、詮釋、創造,環繞著閱讀者的人,也環繞著生活場域所成之天地,更關聯到整個歷史社會總體。正因如此,讓我們體會到了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多元維度:自然的生命、血緣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經典教我們去做好一個人,立於自然天地,長於人倫孝悌,活於聖賢教養。人之為人,作為一個天地萬物的參贊者、理解者、詮釋者、創造者,天地正是最大的經典。一切經典皆不外於天地乾坤。

說真的,晨讀經典,一大早就「尚友古人」,與聖賢相接契,讓自家的生命之氣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免不了就有一分純粹而精一的體受。借用老朋友王立文教授的「信息場理論」,經典有其神聖的信息場。人是活在信息場之中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信息場之接收、轉換與發動處,適當的信息場成就了適當的人。人是要懂得選擇信息場的,尤其要懂得去契接神聖的信息場。《易傳》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確實就在存在的信息脈動中,去參贊繼承;如此即為善,而久在此信息場中,也就習而成性了。

晨讀經典,經典晨讀;在晨讀中進入了經典,在經典中開啟了晨讀。望著青山、眺著遠洋,旭日就此東昇,活潑潑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