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二十六日 幸福美滿,來自甘願歡喜

 

◆9‧26《農八月‧十九》

【靜思小語】幸福、美滿,是「甘願做、歡喜受」的真實心靈體會。

引法入心,守戒如律

狂風大雨過後,家園被大水漫淹,卻同時遭遇大火,在停水停電的水澤泥濘中,眼睜睜看著大火延燒,愈益迫近……

此等「水深火熱」的危急災苦,就發生在一年前受凱莎娜颱風侵襲的菲律賓馬尼拉,其中計順市沓沓倫區因漏電引發火災,燒毀七百多戶。菲律賓在這波風災中,逾五十萬人受災。

凱莎娜風災屆滿周年,早會時間上人回憶,災後慈濟在馬利僅那市等地啟動大規模「以工代賑」,帶動居民清理家園;之後更持續接引居民培訓志工,教導人助自助的方法,在他們心中種下菩提種子。

「馬利僅那市民從一開始的受災無奈、被動地參與以工代賑,漸漸從工作中感受到能為鄉里付出、幫助市鎮恢復的榮譽感,與慈濟人愈益貼心。他們知道慈濟人是以真誠、慈悲的愛心帶動他們,為其導正人生方向;遂能自動自發,排除迷思,展現生命毅力,朝正向的人生道路邁進。」

從今年四月迄今,菲律賓慈濟人持續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雇請當地居民做環保回收、在大愛菜園耕種、做香積、清掃等,逾一萬四千三百人次;讓不少失業貧窮的居民,從工作中逐漸自立、積極面對生活。

上人欣言,馬利僅那市本土志工培訓已有十梯次,培訓出許多守戒、除惡習,如規如儀的種子志工;每當發生急難,他們就會自發動員,跟著慈濟人採購糧食、準備熱食、投入發放等。

看見本土志工通過培訓,由慈濟人授帽、授衣,莊嚴有序、行禮如儀,上人欣慰表示:「但願每一個人受到慈濟人文薰陶後,都能尊重自己,負起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其人生就有希望。」

上人以此勉眾,要有自信且大愛無私,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就能成為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貴人——即「人間菩薩」。

天在看,自心也在看

宜花東區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圓緣,上人聆聽學員心得分享後為眾開示。

「生在此一時代,是幸也是不幸——不幸身處末法時期,人心不存道德觀念,共業之災難頻繁,欲救心救世總有『來不及』之感。所幸全球慈濟人同心、同志願,法入心且能身體力行付出。」

上人憂心而言:「世間善惡拔河,必定傾向人多的一方。幸有慈濟人在偏向的社會潮流中,用心用法導正人心;但盼持續人間菩薩招生,凝聚世間善力。」

老一輩人常言「舉頭三尺有神祇」,上人言,不只是人在做、天在看,自己的心也在看。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判斷對錯的能力,卻因為缺少『舉頭三尺有神祇』的道德觀念,只憑自己喜好而恣意妄為。也許犯錯以後,也會懊惱、後悔,卻倔強地不肯認錯,明知故犯、一錯再錯。」

上人認為,這是現代人的「共業」,隨著社會潮流,已經無法認知正確方向,「走錯、說錯、心念亦錯,人生全盤皆錯。錯誤的人生,無法帶給家庭幸福,也無法讓社會祥和,更會導致天下災難。」

佛陀體知世間「真空妙有」的真理,教導真正的布施,要達到無我、無人、無物的境界——沒有布施者、受施者也沒有受施物。上人也常教示,助人時不僅付出無所求,還要真誠感恩對方。

「起一分愛心助人,付出有形有量,卻能得到無形無量的精神教育。體會到這層道理,就能日日抱持感恩心甘願付出,滋養慧命。」

上人舉例說明「甘願做,歡喜受」與不甘願、不得已而做的兩種心態。

「醫師用生命走入病患的生命去搶救生命,即使徹夜動手術,還要守在病床旁隨時觀察病患的狀況,他們仍然甘願做,只為了搶救回寶貴的生命,達到從醫之初立下的志願。反之,若是因為任職醫療工作而不得不去救人,就會時時感到疲累痛苦。」

「甘願做」雖然經常需要付出時間、心力與體力,總是很「幸福」,隨之而來的就是「歡喜」的感受。「如盡心搶救生命的醫師,看到病患康復而由衷歡喜,救一人而助其家庭重拾幸福,即為『美滿』。所以慈濟人常言『幸福』、『美滿』,實是『甘願做,歡喜受』的心靈體會。」

苦眾生苦,樂眾生樂

世間深陷貧病災苦者何其多,故慈濟長年來即不斷地提倡平安者、有力量者,要為苦難眾生付出。「欲使社會平安、祥和,僅憑個人之力絕對無法達成,須依靠人人會合力量,用真誠的心付出,才能聞聲救苦、守護生命。」

上人舉早會所言菲律賓馬利僅那市民在水災之後參與志工培訓為例,表示菲律賓過去也是富庶的國度,現在經濟衰退、貧富不均而衍生種種社會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社會失序,許多底層的民眾喪失人生價值觀,不願積極面對生活。

「人性都是平等的,人人本具潛能;只要為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讓他們認清人生價值,就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也對家庭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

四大不調的災禍,追根究柢實為人心不調,眾生不規則的心念共振,惡業共聚引發惡的果報。上人囑眾,對自己選擇的慈濟菩薩道要有堅定的信心,用心付出、造福人群。

「人間菩薩要『先苦眾生之苦,後樂眾生之樂』。當人群幸福,自身才能幸福;人群平安,自家才能平安、天下才能減少災難。」

領眾皈依三寶的同時,上人亦提醒大家應知「自性三寶」。「只要去除無明,守戒如律,就能以清淨心會合佛心,在人與人之間互愛、以寬待人,解惡緣、結善緣;以身作則引領他人走上人生正確道路。」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