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 改脾氣,造福氣
◆9‧23《農八月‧十六》
【靜思小語】人人和和氣氣,修改自身習氣,多一個人改變脾氣,就多造一分福氣。
造福氣,消病氣
「宗教乃『人生宗旨、生活教育』。每一個人來人間都要有人生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宗旨。」人醫會年會於花蓮靜思堂圓緣,上人闡釋慈濟的宗教觀,勉眾為天下眾生、為服務人群而活。
「我的人生方向就是選擇出家——捨小家而走入天下大家庭,視芸芸眾生為親人;『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不論哪一個國家的人遭遇貧困苦難,都如同身受。以天下為一家的擔子雖重,卻是我選擇的人生宗旨,甘願做而歡喜受。」
上人憶述早年籌建花蓮慈濟醫院時,許多感人的故事中,有一位志工與雇主約定工作三年,請求一次預付三年的薪資,悉數捐給慈濟建醫院。「這就是甘願所發的願力——甘就是甜,心中甘願,即使身體勞苦疲累,也會感到歡喜甜蜜。」
然而,凡夫卻是「歡喜做,甘願受」。上人感嘆,以「只要我歡喜,有什麼不可以」的態度,隨心所欲胡作非為,到頭來只能甘願受苦。
有別於「為生活而工作」是為了養家與享受、為賺錢而逐利,總是「有一缺九」,永不滿足;上人指出,「為工作而生活」乃以服務為目標。「慈濟人少欲知足,願意奉獻人生、為人群而服務;即使不富有,卻『有十捨一』,常感滿足快樂。」
大愛海闊天空,人生的責任雖重,心無煩惱而自在;相較之下,小愛則益形辛苦,在人與人之間計較、在宗教之間分別、相互排斥。上人言:「所有宗教皆不離『愛』,如慈濟說大愛,基督、天主教之博愛,伊斯蘭教談仁愛;只要是為人類奉獻與服務的宗教,都要感恩與尊重。」
上人勉各國人醫會成員,把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完完整整地帶回居住地,播撒愛的種子。「要借重你們的雙手與內心的愛,將這一念心化為行動去付出;愛的循環不斷,未來人間會更好。」
立大心,聚大福
「人心本清淨,如一張白紙,只因後天習氣累積,欲念大開,受煩惱、無明所染而由白轉黑。有的人在紙張上亂畫,但也可以加以善用,用心寫出一篇好文章。」
為五十二位人醫會弟子皈依,上人言,「皈」就是反黑歸白,去除過去壞習性、培養好習慣,使心回歸光明、清淨。
「難得來人間,應善用生命價值觀。莫輕視自身力量微薄,只要有心有願,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造福人群。立大心,福就大!」
天地萬物皆含藏無量真理,佛陀乃宇宙大覺者,具透徹一切真理之智慧。上人教示:「皈依佛,即學習佛陀大慈大悲之愛,為人類付出。入慈濟宗門,就要以此為人生宗旨,以及終身學習、奉行的教育,共同為淨化人心、拯救人間而付出。」
無論大乾坤或小乾坤,皆因四大不調而致病。上人表示,現在全球天候帶有「病氣」,讓地球受損傷;要治療這股病氣,須從人心調和做起,唯有人人加快改變自己,才能改善周圍。
「業力是一股看不見的氣。人人和和氣氣、修改自身習氣,多一個人改變脾氣,就多造一分福氣;合所有福氣,才有辦法沖淡天候的病氣。期待人人造福,用『福氣』沖淡『病氣』,使社會祥和,消弭天下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