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十五日 自我回收

 

◆9‧15《農八月‧初八》

【靜思小語】恆持善心、善事、善言、善種,修除惡習,造福修慧,即不斷「自我回收」。

三理四相,用心探討

北區第七場「環保二十」感恩會於桃園靜思堂進行。邱榮發師兄分享,太太加入慈濟後個性改變,夫妻關係從「相敬如冰」轉為「相敬如賓」,吸引他參與環保,進而培訓慈誠;不只戒除菸酒,也決定自營的雜貨店不再販售菸酒。

印尼華僑梁繡珍,因丈夫有外緣曾有輕生念頭,投入慈濟環保後,以善解、包容的心面對人生,進而運用「普天三無」的心念原諒丈夫。

大園劉寶鸞師姊過去和孩子互動不佳,投入環保後,家庭氣氛隨之改善,孩子更能體諒媽媽的心,親子間漸有話題;連八十幾歲的父母也跟著投入環保工作。

歡喜聆聽大家的分享後,上人開示,世間無常,人心亦無常。「在各環保站的『惜福區』內,看到許多物品未用幾次就被丟棄,可見人類的好惡之心變異快速。起一念喜愛心,就去追求、購買;很快又覺得退流行了,就起嫌惡心而丟棄。」

上人表示,環保志工在拆解回收物時,可以深切體悟世間物品成、住、壞、空的「物理」——

雖知大樹乃從種子長成,但在種子狀態時,「樹」是不存在的,可謂「空」;但當長成大樹的基因在土壤、水分、陽光、空氣四大元素會合時,就能「妙有」萌發而成長;幾十年後被人類砍伐,經雕琢、組合,即「成」為一張木椅。

木椅製作完成後讓人使用,就到「住」的階段。若能被珍惜使用,即能有較長的物命,但終究會故障毀「壞」;毀壞的木椅經焚化爐焚燒,復歸於「空」。

地球也是有形可見的「物」,同樣會經過成、住、壞、空等階段。上人表示:「地球此時已進入『壞劫』,宛如人類進入了老年期。而近年來重災頻繁,地球毀壞、衰老的速度實在太快……」

世界人口暴增,耗用更多資源;上人指出另一個更令人擔心的現象:「倫理道德觀愈益淡薄,但消費、浪費的物欲大興。當倫理秩序散失,『眾生共業』即起。」

過去的人「養兒待老」,現在愈多人是「養兒待苦」,兒女認為父母理應供應一切所需,但自己卻無奉養年老父母的責任;孩子愈大、父母心愈受折磨、煩惱愈多……上人言,並非孩子無法受教,只要教育者有決心、毅力與勇氣,絕對「有法度」。

「欲導正失序的人心,要從心理的『生、住、異、滅』四相著手。如環保站裏有憂鬱患者,從分類工作中找到專注心念的方法,愈做愈歡喜,進而『生』起善心,安『住』於環保志業中。」

就如人的生理,隨著時間不斷遷變,有「生、老、病、死」四相;上人說,人的心理,也常在「生、住、異、滅」中。「從環保門要進入慈濟門,必須戒除惡習,守持慈濟十戒。這就必須要有決心與毅力,才能讓心不起變異。善心變『異』,就容易流失、消『滅』。」

上人期勉志工以一念堅定心,恆持疼惜大地眾生的善心、善事、善言,將萌發的善種帶到生生世世,持續造福修慧,宛如不斷「自我回收」,讓生生世世皆有好人生。

合和空觀,妙有真心

與桃園和氣環保幹事及合心幹部座談,上人殷囑幹部們要力行「合和互協」;無論屬於哪個組隊,都要回歸協力。

「成立功能組是為整體運作而設,並非區分階級,『合和互協』的組隊架構實為一體。佛陀教育『慈悲等觀』,慈濟團體也是『同體平等』,無有高低分別。」

上人強調,合心組隊的資深成員,更應修養出品格典範,讓人生尊重、學習之心。「若只因資深就指使他人做事,『一指神功』不但不能『點石成金』,還會像刀劍一樣傷害別人的心、毀損自己的人格。」

要建立人格,須先修養品德。上人續言,能理解佛陀所說「空中妙有」的道理,與人相處自然能不執著、不計較。「慈濟宗門的法,就是『合』與『和』。與人互動時,若以『空觀』看待一切事相,則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自在輕安。」

上人表示,感受到別人不好的聲色,能善解寬諒,不執著,且心存感恩,則對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好話;反之,心不平衡、缺乏感恩心、無法寬諒別人,則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傷人。

「雖『五蘊皆空』仍『空中妙有』——『有』的就是每一個人的真心。」上人期勉大家心寬念純,法親彼此關懷互勉,以身作則帶動後進。

離開桃園後,上人結束此次行腳返回花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