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十二日 知而能行

 

◆9‧12《農八月‧初五》

【靜思小語】解決環境問題方法無他,就是知道且能力行。

伸出雙手,共聚善力

來到淡水鎮北新路的正德國中,遠遠就看到圍牆邊高高掛著「正德國中暨社區環保教育中心」幾個大字,陳浩然校長與志工們歡喜迎接上人到來;今天適逢每月第二個星期日的大型回收,社區志工扶老攜幼來做分類。

七十多歲的曾林富老菩薩十三年前開始做環保,騎著腳踏車到漁人碼頭回收資源,觀光客日日留下大量的垃圾,老菩薩撿拾滿地的「黃金」,回程就牽著滿載的腳踏車走回環保站。

高齡九十四歲的周許愛玉阿嬤,耳聰目明動作俐落,每天都來環保站付出,阿嬤歡喜地說自己的養生之道,就是打乒乓球、念佛、做環保!

上人感恩陳校長提供此一地點,讓此地的好人集於此處做好事。「學校是傳授知識、增長智慧的教育殿堂;環保站是保護大地、造福付出的修行道場。大家在此真正是福慧雙修!」

看到曾林富與周許愛玉阿嬤老當益壯,上人讚歎是做環保「沒煩惱、身體好」的最佳見證;為了讓回收的紙類能以最好的價錢賣給回收商,老菩薩們手持剪刀,用心剪下紙張白色部分另外分類。

「即使是不起眼的小小白紙,也能累積成很大的量,賣出好價錢。修行亦是如此,平時多用心把煩惱去除,就像修剪去紙張雜色部分,留下品質良好的白紙。」

現代人生活富裕,卻也容易養成浪費、不惜物的習氣,講求汰舊換新而不斷地消費、不斷地丟棄物品。「在環保志工眼中,沒有垃圾,都是資源;所以過去說『垃圾變黃金』,現在應改稱『資源變黃金』。將毀壞的物品回歸其組成原料,再製新品,既保護地球不再受大肆開發,也能常保社會物資不匱乏。」

有位先生過去春風得意時,沈迷菸酒聲色,在事業一落千丈後,意志消沈,憂鬱幻聽;經過慈濟人的關懷扶助,來到環保站付出,在投入分類工作後漸漸安定心志。

上人以此說明,有的人用念佛專心攝念,但也有人無法靠念佛靜心,卻在做環保中專注靜定。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做環保也是一個淨化人心的法門,讓心靈難以安定的人身心安住。心無煩惱、身體健康,還能保護大地,讓眾生平安健康,真正是幸福人生。」

來到林口環保教育站,上人說及三十多年前為花蓮慈院尋覓建地時,有位老先生帶來土地權狀,表示願捐贈林口七十甲的土地以供建院。

「雖然那片土地又平又寬,是很理想的醫院建地;但我是要在花蓮建醫院,尚無能力運用林口這片土地,既然用不到就不能收。人心的土地比有形的地更重要,如今大家在此合集心力、發揮愛心與智慧,共同造福人群,同樣為人間帶來無量福。」

來到桃園縣龜山鄉的長庚坪頂環保站,大樹下的鐵皮屋人氣旺盛,鄰近的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與中央警察大學同學們,都會來此做環保。

上人開示,萬物皆倚靠大地養育成長,大地可謂萬物的母親;然而現在人們用物過於浪費,不斷消耗資源,也不斷傷害大地;需要聚合大家的愛心落實環保,才能使大地母親不再受毀傷。

環保之道,能知能行

觀音環保站夫妻檔陳文讚與柯麗華,未進入慈濟前師兄菸酒、檳榔不離身,顛倒迷惘的人生讓家人、鄰里厭惡遠離。慈濟人以「善巧方便法」請他開環保車,他從最初的抗拒到深受感動,進慈濟不到八個月,就由「五專」變「一專」——專於環保。夫妻同行菩薩道無怨無悔,已捐了三台環保車。

在三重志業園區第六場「環保二十」感恩會中,上人歡喜聆聽志工心得;開示時言及在環保站見到有些回收物中夾雜一般垃圾或是瓶罐內殘留的飲料變質發臭,遂教眾宣導「清淨在源頭」。

「人人順手一個滌淨的動作,就能讓回收資源『清淨在源頭』,更利於『物歸源頭』——還原物質本貌,再製新品。」

保護地球、減緩災害的方法,許多人都能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具體的行動與成果,慈濟環保志工從「做」中真實呈現了。上人言:「其實國際間已經知道環境問題很嚴重,必須節能減碳,卻苦無方法。其實方法無他,就是知道而能力行!」

天災人禍不斷,無數苦難人亟待救助,上人期許大家從環保門進而入慈濟門。「環保志工受證的前提,是守戒——戒酒、戒菸、戒檳榔等等不好的習氣。心靈、身體都要達到環保,再進一步從環保之門走入慈濟中心,就能救世、救地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