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九日 伸出手,回收無量寶

 

◆9‧9《農八月‧初二》

【靜思小語】環保站如寶山,親近寶山、伸出雙手,就能將寶愈收愈多。

入寶山,造福田

「就如人體,牽一髮而動全身;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任何一地發生災難,都與全人類息息相關,要時時警覺,戒慎虔誠。」

一早來到位於市場內的景美興德環保站,上人感恩環保志工為保護地球投入資源回收行列,對世間、對人類奉獻極大。

「莫以拜拜、燒紙錢來求神佛保佑;人人起一念善心,彼此互助互愛,當下即是天堂。」上人舉述,有些孤苦無依、貧病臥床者,因無力打理居家而身陷糞尿髒臭中;若能經常前往探視,為之清理身體以及住家,讓其如同從「糞尿地獄」中解脫,此即人間菩薩。

來到木柵環保站,欣見博、碩士跟著做環保,上人表示環保確實有大學問。「環保站就像一座寶山,親近寶山、伸出雙手,就能將寶愈收愈多。大家在環保站裏福慧雙修,真正是入寶山滿載而歸!」

在人間有學不盡的事,上人言,大家身體力行資源回收分類、再製新品,讓物資不至於埋沒土中、堆積成垃圾山,不但能保護大地,亦使社會物資不虞匱乏。

「環保志工將別人棄置的物品回收,還原再製為新品;有用之物都是『寶』,在環保站裏更有『人間之寶』——年齡較長的環保志工可向年輕人述說過往刻苦的生活,使之知福惜福,造福後代。」

新店安康環保站常有感恩戶來做環保,一位父親每天帶著視障的兒子來付出;惜福屋有百貨撤櫃的新物品,也有修復的電風扇、電腦、電視等義賣。上人以「安康」環保站之名祝福大家身心有清流,平安健康。「平安健康,又能把握機會為人群付出,就是有福、有智慧的人。」

在烏來有明山與屈尺兩個環保站,分別位在南勢溪、北勢溪的水源保護地,可說是「清淨在源頭」,帶動許多社區民眾一起做環保。

屈尺環保站位在明山秀水中,可見荷花池、小農田與結實纍纍的文旦,饒富農家趣味;而環保車另有動線,可將回收物送往後方的分類區,從下貨、分裝、拆解、分類到打包一貫作業完成,作業線的底端就是屋頂仿靜思精舍造型的佛堂。

上人欣言,遍布各地的環保菩薩心連心、手牽手,將台灣的環保志業做出國際矚目的成果,讓人看到台灣環保志工對大地與人群的無私之愛與善。

「過去言『為台灣做環保,疼惜大地真正好』;現在慈濟環保推及海外,應言『為全球做環保,國際天下人人好』。期待全球人心連在一起、力量結合起來,人託人的力、人託人的福,共同為人間造大福!」

菩薩甕,續物命

走入中和市區巷弄,二十坪左右的安和環保站隱身在公寓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林萬盛師兄提供的住家;早在推動分類之初,他即堅持所有回收物資都要徹底分類以提高價值。

上人感恩眾多菩薩們發心共聚,即使環境悶熱仍不為所動,心靜自然涼的修行功夫,堪謂「進階菩薩」。「閩南語形容空間擁擠為『土虱甕』,這裏空間小而溫馨,是聚集許多菩薩的『菩薩甕』!整條街的居民都響應環保回收,氣氛祥和;若每個社區都如此,天下自然無災難。」

在中和市的另一角,錦和環保站人氣旺,滿滿的回收物一圈又一圈包圍著正在做分類的志工們,即使空間擁擠,卻非常安靜。

各式各樣的回收物由不同材質構成,須細心拆解分類;上人稱歎志工們的用心,也感嘆:「精密的物品是經過多重手續組合而成,如今損壞廢棄,要一一分解回歸源頭,也甚為不易;要虔誠地『接引』它再來人間——還原再製,再生新物命。」

凡夫無窮無盡的欲心造業,「共業」導致世間災難頻發;做資源回收,即是出於保護大地不再受毀傷的大愛。上人呼籲人心醒悟,用愛回饋大地,人間才能平安祥和。

土城延壽環保站亦由鐵皮廠房改成,遠遠的「人間菩薩廣招生」看板格外醒目。環保站二樓的小夾層,許多志工正在分類塑膠袋;從拆解區、瓶罐區到紙張區,每一處志工都是肩併著肩,低頭用心工作。

上人感恩有此環保道場,讓大家在這裏說好話、聽好話,懂得人生道理,守戒行正途,又能運用時間造福,真正是「福慧雙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