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六日 環保——福慧必修課

 

◆9‧6《農七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疼惜物命,即「修福」;增長慧命,即「修慧」。

自淨其意,護大地
 
慈濟環保志工廣布台灣各角落,無論是大企業董事長或最底層的勞動階級,皆把握分秒、不論晨昏晴雨,同心投入環保工作,展現佛陀教導的「慈悲等觀」;走入環保站,處處可見專注勞動的身影,甘願歡喜、輕安自在。

早會時,上人提及慈濟環保志工不僅身體力行環保,也致力於淨化人心的「心靈環保」,環保回收站真正是社區中修行和教育的道場。

「自淨其意,即是心地環保。心淨少欲,才能減緩惡業釀災。」上人強調,環保是現代人的必修課,只要人人發心、匯集力量,即能呵護大地,化濁世為淨土。

許多人面臨危難時,常祈求「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作依怙;現在的地球也正面臨危急存亡之秋,需要救拔。上人言:「垃圾在一般人眼中無用且髒臭,但慈濟環保菩薩發菩薩心、立菩薩願,相信『做就對了』,匯集百手、千手、萬萬手同時付出,將之變成可用的寶貴資源;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挽救人類生存的危機。」

上人以此說明,真正靈驗的菩薩,非單指寺院裏的木雕、泥塑像;菩薩是借重他、你、我——人人共同發心立願,方能守護大地眾生。

知而能行,啟慧命

慈濟推動環保屆滿二十年,早會結束後,上人行腳北上,展開環保感恩之旅。火車抵達台北,直驅華翠橋下的中正萬華環保站。

此地負責處理七十八個回收點的資源,旺盛的人氣,使得每個月回收量極大。上人感恩大家能銘記二十年前「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句話,日日用雙手付出。「常言道:街頭巷尾好修行。大家投入陸橋下的環保站,是『馬路中心好修行』!」

現今科學已證實,許多氣候災難肇因人類不注重環保、恣意浪費所致。上人表示:「即使了解環保的重要,仍有許多人未能落實;慈濟環保志工不僅生活節儉,也懂得回收物品,讓廢棄物再造新物命,是知而能行者。」

來到大安區臥龍街環保站,拾階而上,一旁有棵攀岩的大樹,二樓是佛堂和惜福區;平日志工來此做環保,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禮佛並奉誦法華經序。二樓惜福區外觀看來平凡無奇,卻蘊藏寶藏。

「很多物品外觀仍新卻遭棄置,實在可惜。幸好有各位環保菩薩用心整理,就像觀世音菩薩有『千手』的力量,讓回收物變成可用的寶藏,再度發揮功能。」

上人感恩所有環保志工將物資變賣所得,護持大愛台,使優質且富教育性的節目得以傳播至全球;大愛台則將志工做環保的身影傳到全世界,使觀眾能從而學習、就地落實。

走訪信義區的吳興環保站後,續步行到松仁路共修處。此地雖然空間窄小,然上人勉眾「窄屋才會富」,讚歎大家都很富有——富有愛心;如果沒有愛心,無法在此長期付出。

「修學佛法不求世間財富,但隨著大家力行佛法,『法財』會逐日累積,使慧命成長。身外之財生生滅滅,唯有『道德財』,能成長永恆的慧命。」

走入寶山,展道氣

松山環保站附近辦公大樓林立,志工回收了不少影印紙。上人言及二十年前剛開始呼籲做環保,紙類即主要回收項目;尤其在參觀造紙廠後,深感大量伐木將危及山林水土保持,故望人人珍惜用紙,減少砍伐。

「對慈濟人來說,環保不是口號,而是疼惜地球的實際行動。二十年後的今天,慈濟環保站回收的物類愈多、分類也愈精細;現在要再提升,做到『清淨在源頭』。」

走過幾個小巧的環保站,規模一百五十坪的士林環保站相對開闊,又收拾得乾淨,如工廠般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回收,負責處理十一個點的回收物。新任的巴拉圭武官夫人艾德拉女士也在王美蘋師姊引介下,於此處做環保。

看到眾人細心拆解、整理回收物,又聽聞志工整理回收物時撿到首飾,鍥而不捨循線找到失主家人,更因此感動他們捐出首飾行善……上人欣言:「此行如同『走入寶山』,每一處環保點都含藏寶藏、所見到的每一位都是人間菩薩;而『寶山』裏最重要的,是『菩薩的心靈寶藏』。」

上人強調,慈濟的道場,是身體力行的道場。「修行乃修心養性、端正行為。感恩大家在『環保道場』中精進修心、修行。要先能約束心欲,克勤克儉——『勤』就是精進,『儉』就是節約,勤儉是做人的根本。要自淨心靈,莫為物欲享受而空過人生,來人間消福。」

上人表示,大家護持大愛台弘揚正法,且大愛台將大家踏實「行經」的人間菩薩精神,傳達到國際間,帶動天下人共同惜福、造福;功德無量!

聞法入心,福慧行

「慈濟環保要提升到『清淨在源頭』,最需要清淨的根源就是人心。大家護持大愛台弘揚正法,自身也要『聞法入心』而能運用。」

在石牌建泰環保站,上人開示,每一個人就是一部大藏經,共修時彼此分享人生故事與心得,就像在「聞法」。

「在環保站分類回收、疼惜物命,就是『修福』;聞法增長慧命,就是『修慧』。期待人人生活節儉,用心精進,帶動社區民眾投入;多一個慈濟人,就多一分造福的力量。」

此時此世,大地不斷受破壞,已面臨存續危機。如何才能讓地球平安?上人強調:「須倚靠全球人伸出雙手,合百手、千手、萬萬手共同做環保,方能解救世間四大不調的危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