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7期
2010-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線上
  慈善台灣‧彰化
  人生練習題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四川
  寰宇慈濟
  人文沉思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7期
  街頭巷尾最美風景

◎撰文‧娜燕莎、黃解放 翻譯‧張孟雪、黃解放

「你丟掉的垃圾,終究會回到你這裏。」
這句菲律賓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
在凱莎娜來襲時彷彿驗證般,衝擊人們的身心。
一年後的今天,心中有愛的馬利僅那市民,
不再對街道上的垃圾視而不見,
街角、店門口、自家空地、學校……陸續成立環保點,
希望「你回收的資源,終究會化為愛回到你這裏。」


莎娜颱風橫掃過後,大馬尼拉地區街頭長年來隨處可見的垃圾,伴隨泥沙阻塞排水系統,讓重災區馬利僅那市街道怵目心驚。

一年後,氾濫的馬利僅那河早已恢復平靜。進入馬利僅那市區,可以感受到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風貌——從貧民區到清真寺,這個城市在短短幾個月間,已開闢超過一百四十個環保據點了。

救地球,我喜歡

有五十萬人口的馬利僅那市共有十六個里,去年慈濟發動「以工代賑」清掃行動的囊卡里、馬蘭代里和杜瑪那里,人口達十六萬人。

今年初,慈濟在市區推動資源回收,從每月一次的大型回收日開始,由本土志工深入鄰里宣導資源回收概念。為了讓民眾更方便、就近將回收物送交慈濟,最近幾個月慈濟運用市民免費提供的場所開闢回收點,同時「以工代賑」雇請鄉親,巡迴各點收取物資。

串起馬蘭代里資源回收的靈魂人物——里奧和卡門夫婦,提供自家雜貨店作為環保回收點。卡門(Carmen Rejano)每天上下午會到附近各個據點巡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點的回收量,經營社區環保點比經營自家雜貨店更起勁。

「起先每個月收集一次,大家會擔心家裏沒有足夠空間可以堆放,七月起回收點逐漸增加後,每星期收集一次;鄉親就更方便了。」卡門去年曾擔任「以工代賑」小組長,對環保的用心來自於對慈濟理念的了解,「我要救地球,那些不該丟掉的、還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回收後可以幫助很多人。」

街角、自家空地、學校……馬蘭代里居民紛紛響應資源回收。四十二歲的妮爾達(Nilda Santos)將店裏進完貨的紙箱整齊捆好,再送到回收點,「這樣看起來整齊多了,裝進卡車也不像是在載運垃圾。」

居民維諾莉嘉(Veronica Antonio)也開始撿拾街上的寶特瓶、紙箱。「垃圾被沖進排水溝,容易阻塞淹水;現在不少市民有資源回收觀念,人行道乾淨多了。」

居住在布利拉區的拉妮(Lani Quirante),除在自家門前掛起環保旗幟,也擺放塑膠籃方便鄉親置放回收物,「我到現在才知道,垃圾要分成『可回收』及『不可回收』。」

鄰居莉莉貝(Lilibeth Bartolay)常來幫她整理、分類。「用洗衣服的水清洗回收物,就不會發臭及滋生蚊蟲。」莉莉貝分享環保如何改變她的生活:「以前空閒時就坐著等天黑,現在一早醒來就想做環保,想著該如何收集回收物;不再浪費時間,人生更有意義。」

親手作,愛圍繞

九月二十六日,占地一公頃的馬利僅那市慈濟環保教育站啟用。此地還設有牙科義診中心,免費服務貧苦民眾、守護鄉親健康。另外,占園區面積一半、採有機耕種的大愛菜園九月已開始收成,希望藉此推廣「素食護地球」的理念。

杜瑪那里的愛米(Amie Gallarte)欣喜地說:「這是所有馬利僅那慈濟人的家,我們就像兄弟姊妹,有個共同的家。」囊卡里志工艾利諾(Eleanor Udarbe)則說:「慈濟把所有的祝福給了馬利僅那市,我無比的高興。」

慈濟馬利僅那環保教育站,未來不只是大家力行環保、愛護大地的據點,更將是一個淨化人心的道場;慈濟志工蔡青山表示,希望邀請各級學校師生前來實做感受。

「有了市長、各里里長的認同協助,我們的目標是在馬利僅那成立五百個環保點,讓人人都能做環保!」蔡青山說。

如今,心中有愛的馬利僅那市民不再對街道上的垃圾視而不見,相信在眾人努力下,日後「你回收的資源,終究會化為愛回到你這裏。」

【落實環保,愛鄉愛家】

一年前,垃圾淤積、排水不良導致水淹家園的景象,讓馬利僅那市民嚇壞了,「我們不想讓上次的悲慘經驗再度發生。我們願意與慈濟並肩,為保護地球而努力。」三十五歲的囊卡里居民瑪瑞妃(Marife Mabahin)說。

雖然資源回收隨手可做,但要說服人人共同成就這件好事,卻不容易。慈濟在災後提供的各項援助和關懷,不僅膚慰受災民眾的心靈,也喚起社區意識和使命,居民們定期清掃鄰里,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過去,我們處理垃圾的方式就是燒掉。現在才知道,燒垃圾會污染空氣,也會導致呼吸道疾病。」瑪瑞妃說。

「過去,我們只打掃自己的後院,直到慈濟人來了,把我們整合在一起,所有的鄰居合而為一打掃我們的社區。」四十五歲的艾德琳娜(Edelina Bernados)也打破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以實際行動清掃街道、愛護自己的家園。

九月二十六日,慈濟馬利僅那環保教育站啟用,馬利僅那本土志工有了自己的家,共同在此清理、分類資源,精進造福;而回收變賣所得,更作為慈濟濟貧、醫療基金,嘉惠貧困民眾。

(撰文/娜燕莎 翻譯/陳俞同 攝影/艾莉佳)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