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慈濟】
【日本】
海嘯後九萬戶發放完成
淚眼相對尋思生命意義
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海嘯捲走一萬九千三百多條生命,其中三千四百人被註明為失蹤狀態;被掏空的家園社區,甚至沒留下一張親人的照片足供回憶。失去財產與親友的受災民眾,在組合屋中不只要面對無常示現,也懷疑「留下來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從六月九日到十二月四日,慈濟在東北沿海岩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等災區完成十梯次「住宅被害見舞金」發放,每梯次都有愈來愈多的在地志工加入,以幫助他人踏出「復傷」的第一步。已參與三次賑災的奧田正行,更決心以做志工來回饋「撿回來的生命」。
住在宮城縣東松島的奧田正行,在聽到海嘯警報、看到塞車的車陣,立刻棄車逃難。當他發現遠處海水淹過松樹頂,還有船隻漂來,知道不可能再跑了,立即衝進一旁的民宅;還沒站穩海水已經湧進,他和這戶人家的太太與兒子一起跑上樓,可是男主人卻被沖走。這件事使他非常內疚,迄今回想起來依舊哽咽,而這也是他想回饋別人的原因,「我是活下來的人,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些事。」
他邀請慈濟志工在第八梯次發放結束後,來到他暫居的組合屋集會所舉辦茶會;事前,他手寫通知單一一邀約鄉親:「在東松島市發放見舞金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希望與大家共度溫馨片刻,敬請參加」。
四十八位鄉親讓小小的集會所熱鬧起來,還有四位東北災區志工遠道趕來參加並上臺分享;千葉先生說,以前領年終獎金時,金額再多也覺得理所當然,「但當我想到這份見舞金要幾萬個銅板才能匯集時,就忍不住從內心深處流下淚。」
慈濟十梯次的見舞金發放,共有九萬六千四百多戶領取,期間並致贈福島三百一十七戶核災受災戶住宅被害見舞金,另補助釜石市營養午餐及校車巴士交通費用。
一位宮城縣仙台市亘理町的民眾表示,來自三十九個國家地區愛的力量與捐款,以及四十五年前竹筒歲月的慈濟傳奇,讓他們很好奇,「很感恩慈濟志工親自來到災區關懷,而不只是透過電視和圖片來揣測我們的悲傷。」
宮城縣的齋藤優子清晨五點就來了,她說,自己不曾領取區公所發放的物資,也不是因為急需金錢,但她很珍惜這樣的緣分所以前來,「心中雖然還有傷口,但是震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強了,好像多了新的家人一樣,這是讓我最開心的地方。」
也有鄉親說,他們在臺灣出生,度過童年,對臺灣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在天上的父母親知道,來自臺灣的愛心正疼惜著他們的子女,一定會安慰的笑著。
慈濟在東北的發放已畫下休止符,儘管鄉親的悲傷依舊,拭不去的惡夢依然擾人,但感受到跨越山海送來的溫情,還給了他們傾洩淚水的空間,許多的因緣將會延續;正如十一月開始參加慈濟的長谷川光代說:「傳統上,日本人受人之恩,必以禮相回;而慈濟所帶來的思惟是受人之恩,可以感謝相回,也可以再把愛傳遞給其他人,讓這個世界愛的循環不息。」
(撰文/陳靜慧、張秀民、許麗香 攝影/林俊宏)
【菲律賓】
瓦西颱風重創民答那峨
三地志工緊急勘災馳援
瓦西(Washi)颱風十二月十六日橫掃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瞬間豪雨引發洪水,重創卡加延德奧羅(Cagayan de Oro)和伊里甘(Iligan)兩大濱海城市,死亡與失蹤估計超過千人,逾四萬人住進臨時收容所。馬尼拉、三寶顏、宿霧慈濟志工緊急組成勘災團,十二月二十日趕抵災區勘察,並發放首批八百一十一戶物資。
民答那峨島是菲律賓南部重要農業區,十七日凌晨的豪雨使多條河川潰堤氾濫,滾滾洪流襲擊村莊,許多人在睡夢中來不及逃命,因而釀成重大人命傷亡。由於災區電力中斷、橋梁毀損,阻礙救災行動,加上供水系統被摧毀、物資短缺,菲律賓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災難狀態。
慈濟志工二十日抵達卡加延德奧羅市馬卡山地里(Barangay Macasandig)的迪巴薩克區(Tibasak)勘災。馬卡山地里臨近卡加延河,整個社區滿目瘡痍,幾乎所有房屋都被洪水橫掃一空,只剩殘瓦斷壁。洪水摧毀了辛苦建立的家園,但就算家只剩下一面牆,受災民眾仍搭起簡易的帳棚守著家園。一位民眾走出帳棚告訴志工,雖然房子沒了,但自己很幸運,全家都平安逃出來。
二十一日志工再前往另一重災區伊里甘市勘災。二十二日首批物資緊急運抵,並致贈八百一十一戶受災家庭毛毯、衣服及鍋具,後續還將進行大米等糧食援助。
(撰文/黃解放 攝影/李伯芳)
【宏都拉斯】
泥濘災區無處安身
簡易屋啟居民生機
看著潔白堅固的簡易急難屋在眼前搭建起來,愛迪斯不禁痛哭。貫穿宏都拉斯南部的喬盧特卡河(Choluteca River),十月起因連續豪雨氾濫成災,重災區馬可比雅市(Marcovia)超過九成、約一萬五千戶居民受災。愛迪斯的房子在大水中也流失了,一個多月來只能露宿,全家財物剩一張床和少許衣物,沒有收入,又有兩個襁褓中的女兒,生活十分困難。十二月十七日這天當簡易屋建好,志工將她的床架移入屋內,全家迫不及待地進屋,享受滿室溫馨,愛迪斯臉上終於有了燦爛笑容。
居民瑪麗亞和親人的房子皆在水災中流失,一家近十口人住在臨時搭建的棚子中,無電無水,「很高興慈濟人幫忙建屋,讓我們有遮風蔽雨的住所,感恩所有志工的幫助!」
水患過後,泥濘的村莊中貧窮人家以紙板、塑膠布搭建的小屋隨處可見。縱使水患前,許多居民屋子也僅由木頭和尼龍繩構成,不堪風雨侵襲。十月起,當地慈濟志工進行四次發放,致贈近五千戶貧困受災居民玉米粉與生活物資;十二月中旬,美國慈濟人並帶來七座第二代簡易急難屋,研發者張濟岳師兄親自帶領當地志工與薩爾瓦多志工學習搭建。
由PP瓦楞板材質組合的簡易急難屋,每間約四坪,開窗設計,通風良好,屋體隔熱防水,結構銜接處以鉚釘固定,堅實穩固。七十多歲的張濟岳師兄在大太陽下登高爬下,為民眾的安全與住屋品質再三檢視;直到七座簡易屋搭建完成,張師兄將隨身攜帶的電動鑽頭,贈予志工費南多(Fernando),詳細交代使用方法,希望本地志工去幫助更多鄉親。慈濟此次共捐贈宏都拉斯六十座簡易屋,將為需要的家庭陸續搭建,幫助他們獲得安身之處。
(撰文、攝影/高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