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1期
2011-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賴索托
  天涯共此情‧南非
  特別報導‧泰國
  淨土人間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1期
  十九日 「做」出典範

 

◆11‧19《農十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不能只有「說」,必須「做」出典範,才能使人信服,進而帶動人。

入人群,就是入經藏

在現今追求利欲、鼓勵消費的社會風潮中,要推展克己勤儉、回歸道德人倫且無私付出的大愛清流,實非朝夕能為。一早抵達蘆洲靜思堂,上人勉勵發心立願的海外慈濟人,要就地淨化人心,啟動「人間菩薩招生」,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法而能夠安心,安心、安定生活。

佛法深廣浩瀚,若是深入鑽研,要等學而有成再對眾說法,已是曠日時久,錯過因緣。上人表示,佛法是兩千多年前佛陀對應當時社會型態、文化環境,向人群所說的法;學佛者要能釐清根本精神,用於現代生活。「法就在日常生活裏,必須切合生活才有理,脫離生活是行不通的道。」

上人強調,人人身上都有一部經典,即使曾經荒唐迷失,也是警惕他人莫蹈其覆轍之法,所以「入人群就是入經藏」,要廣泛接引人間菩薩,利益眾生;而唯有團體合和互協,才能展現吸引人接近的美。

大錯誤,也能起大覺悟

來自馬來西亞馬六甲、雪蘭莪、吉隆坡,共三百零七位培訓委員、慈誠,在蘆洲靜思堂受證時喜極而泣。上人深刻感受弟子這分「想師之情」,以「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勉眾:「要深入了解『靜思法脈勤行道』的精神,時時精勤向內自修;謹記『慈濟宗門人間路』,以人群為修行道場精進付出。」

上人教導,佛弟子要先淨化己心,培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般遼闊寬廣的心境;心寬念純、悲智雙運,才能以無私的平等大愛、尊重的態度,關懷苦難眾生。

「眾生皆有清淨無染的佛性,卻讓貪、瞋、癡、慢、疑掩蓋己心,起分別、生計較,相互鬥爭,以致天災人禍不斷。既聞佛法,就要引法入心,增長慧命。」

上人敦勉眾人「向內修心」——無論是誠正信實,或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都是維持「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靜思法脈要素;還要「向外付出」——以慈、悲、喜、捨行於慈濟宗門人間路,體會一部又一部人生藏經,便能得「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靜思弟子應走入人群,付出無私大愛,做到『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無悔、無怨、無憂、無求的心靈境界,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清淨心。」

昨天多位受證的菲律賓馬利僅那市本土志工分享,過去的人生沈迷於飲酒、吸菸、賭博、尋歡作樂而不務正業,也因為脾氣暴躁以致家庭不睦,常與人爭執、招惹事端;直到加入慈濟改變了心態,戒除種種惡習,不只改善家庭氣氛、與人化解惡緣,也讓人生充滿希望。

上人讚許,大錯誤者也能起大覺悟,以迷茫錯誤的過往讓人引以為鑑。「只要透徹了解靜思法脈、走入慈濟宗門,即能體會人間就是大藏經閣,時時從中學習、精進並覺悟。」

調人心,歸向清淨光明

為眾皈依時,上人教導,心靈既已找到方向,此後應去惡向善,歸向清淨光明。

「過去心起無明,造惡業、結惡緣,從今天開始,要趕緊向過去結惡緣的對象真誠懺悔。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向人說『對不起』,否則彼此計較、對立,惡緣愈結愈深;假如曾經得罪人,無意中聽到他人的批評,也應解開誤會,讓團隊合和互協。」

要緩和天下大災難,必先調和人心。上人殷勉,不只自己要明白道理,還要引導別人,也就是「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希望所有眾生都有因緣接觸、體會佛法,人人行善。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智慧在人群中得,除了走入人群、深入經藏,也要引導別人了解道理,不斷增長智慧而修正自己。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出家修行者辭親割愛,追隨佛陀芳蹤承擔傳法大任,上人教眾要尊重傳達佛陀正法的出家修行者。

除了尊重佛、法、僧三寶,上人勉眾也要提起「自性三寶」。「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智慧,能體解大道、深入經藏、統理大眾;然欲統理大眾,必須做出典範,所說的話才能使人信服、願意受帶動。」

上人期待人人恆持發心,知福、惜福再造福;人人合和互協、奉獻己力,就能解救天下眾生苦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