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1期
2011-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賴索托
  天涯共此情‧南非
  特別報導‧泰國
  淨土人間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1期
  十六日 心靈忘憂草

 

◆11‧16《農十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以慈悲付出、用智慧引導,讓苦難人即時「忘憂」。

轉分別智,啟平等慧

窗外天色灰濛、薄霧縹緲,晨語時間,上人引《無量義經》:「善滅思想心意識,象馬調御無著聖」開示,芸芸眾生的「心腦意識」,是分別世間是或非的「分別智」;唯具無量無邊無所執的大愛,才能開啟「平等慧」,悲智雙運行菩薩道。

「凡夫的心念、思想、意識,被無明染著,受外境影響而生貪、瞋、癡、慢、疑,使煩惱不斷。須以虔誠敬重之心信佛所教法,在莊嚴的道場裏收攝自心,將分別智轉為平等慧。」

上人指出,萬物皆含藏道理,物有物理、人有生理與心理;法即道理、無形、無相,但能於事中顯現,這就是佛陀給予我們的教法,「如來大慈,為說如是微妙法義」。

「如一朵花隨著時間而綻放、凋零,凡夫需要經過時間推移,才能看到色相的變化;而佛陀早已教導眾生『世間無常』,一切都是眾緣和合而幻化。」

上人強調,心靈清淨達至「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境界,不執著內心幻相以及外境所見,即能通達萬理。

體會苦諦,精進拔苦

泰國水患持續數月,曼谷地區災情也告急,約有三、四百間臺商經營的工廠受災,許多人一生心血都泡在水裏,心情抑鬱。同樣受災的洪燈雄師兄,與其他臺商分享如何脫離憂鬱情緒;有人問:「慈濟有沒有忘憂草,讓人們食用後可以忘卻傷痛,不再擔憂?」

「忘憂草就種在各位的心坎裏。」與泰國分會進行視訊會議,上人肯定師兄師姊們以慈悲投入、用智慧輔導。「走進受災者的心靈世界,感同身受他們的苦,以慈悲和智慧投入助人的工作,則人人心靈大地都會長出取之不盡的忘憂草,為人撫平憂傷。」

佛陀說世間是苦,上人勉泰國慈濟人在助人的同時,體會苦諦、見苦知福,彼此砥礪、時時精進。「現在正是需要大家付出力量的時刻,同住一片土地上,土地有福,人人才有福,要合心招福,儘速讓受創大地恢復生機。」

捨除私愛,開擴大愛

泰國總理盈拉指派特使團,包括其姊夫宋猜博士、前內政部副部長索拉優先生伉儷、泰國皇家海軍醫院醫學研究主任皮優洛醫師,以及臺商總會會長張峰豪先生等一行人,到靜思精舍拜會上人。

上人關切泰國水患,與訪客分享慈濟在菲律賓凱莎娜風災賑濟的經驗,期許能號召民眾奮起互助;平安的人要協助受災的人,受災的人也要自立自強。

「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慈悲大愛,卻因凡夫習性,慢慢將這分無私的愛縮小,縮到只關心自己、不關心他人,變成自私的愛;自私的愛就有貪、瞋、癡,從而引致爭奪與對立。」

人心無盡的欲念毀傷大地,造成人間種種災禍。上人表示,慈濟人視「天下事如我事」,故不分國界、種族、宗教,哪裏有災難就往哪裏去。「佛教徒不是求佛陀保佑自己,而是要學習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只因不忍眾生受苦難,慈濟人不畏辛勞,甘願克服萬難去付出,不只不求回報,且無怨無尤。」

上人期勉僑居泰國的臺商,取之當地、用之當地,更要回饋給當地;居住地社會平安,則家庭、事業才能平安。「無論受災與否,此時都要合心,彼此共生息。人心平靜,就能順利度過難關;民心平和,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