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1期
2011-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賴索托
  天涯共此情‧南非
  特別報導‧泰國
  淨土人間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1期
  十一日 真正「放下」

 

◆11‧11《農十月‧十六》

【靜思小語】放下,並非消極不問世事,是確知目標、認定方向,不為種種境界牽絆,踏實前行。

虛妄世相,莫執著

一位師姊家境富裕,夫妻感情甚篤,幾年前先生罹病臥床不起,師姊難以接受,只要先生病況稍有變化,就緊張難過,不斷祈求先生有復原之日。

在其他人看來,師姊的人生一帆風順,各方面堪稱完美,只有此一美中不足;但是對她而言,這個不足之處,就是她生命的全部,難以放下這分情愛,內心苦不堪言……

晨語時間,上人有感而言,人生之苦各不相同,能運用佛法轉念,才能放下執著、超脫苦受。

「世相皆虛妄,人們卻以假當真,為了人、事、物生愛憎、起紛爭,不斷造業。」上人表示,娑婆世界苦難多,須時時保持清明之心,修學四聖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明白真理、具足慈悲與智慧,才能不受外境牽引、累造惡業。

「佛菩薩乘慈悲願力於此『忍土』度化眾生,發揮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付出無所求且無所執著,輕安灑脫。學佛,就要學習佛菩薩『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功夫,知見具足、了解一切道理,就不會執著於虛妄空無的人間事相,而能輕安自在。」

上人強調,放下執著的心念,並非消極封閉不問世事;真正的「放下」,是確知目標、認定方向,不為種種境界牽絆,踏實前行。

「一般人總是因眼、耳、鼻、舌、身五根對應五塵而起五識,動念造業;若能精進提起信、進、念、定、慧的五根、五力,見解清楚、心無所著,如此不僅增進道業,還有力量度化眾生。」

在堪忍的娑婆世界中,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以慈悲願力、智慧付出,用佛法洗滌人心煩惱、解救人生苦難,讓法水清流廣繞全球。「付出物資,只能解決一時困難,唯有用『法』啟動人人的愛心,教富濟貧也濟貧教富,才能展現人間溫情。」

調和人心,得平安

「信仰佛教,不是只到寺院拜拜祈求,而是具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少欲知足,疼惜眾生、愛護大地。」與邱玉芬師姊等大陸慈濟人談話,上人強調,慈濟法門,是以佛陀的思想為主軸,將佛法落實在人間;認定了方向,就要精進不偏。

慈濟大陸賑災已逾二十年,上人指出,二十多年前大陸遭遇天災,確實很需要外力援助;近年來經濟與國力已能自行救災助苦,所以當前迫切需要的並非物質上的援助,而是人文精神的帶動,期許慈濟人在大陸帶動行善行孝,喚回傳統美德。

「大環境富裕,貧富差距愈大,人心易生計較;汲汲營營於牟利、拓展事業,為利己就可能損害他人,所以人心難以平衡、社會難以平安。慈濟在大陸推展,別無所求,唯望平衡人心,帶動社會祥和有愛,讓倫理道德觀念落實於每一個家庭。人心安定、具有人文,對社會就有良善的大影響。」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