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菩薩愛,如祥雲
◆8‧25~26《農七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拔苦難、啟善念、普潤蒼生,人間菩薩愈多,天地祥和平安。
天地示警,戒慎防災
天秤颱風為恆春帶來驚人雨量,造成逾四千戶淹水。災後,屏東慈濟人立即動員於東港聯絡處準備晚餐,高雄梓官農會也運送大量菜蔬到東港聯絡處,讓志工把愛心加入熱食中。慈濟人將便當連同生活包、乾淨衣物,請國軍協助送往車城鄉公所,轉送恆春受災鄉親。
「氣候、大地的變化,皆是向眾生示警。面對大自然的威力,更知人力渺小。但願大家彼此呼喚,提起愛心,與天地共生息;時時戒慎虔誠,才能減輕災難。」
彙編史料,事理並重
「彙編法脈宗門全書,須有規則地彙集龐大資料;要做到真實,還要通情達理。」與文發處同仁談話,上人舉佛陀本生故事「捨身飼虎」為例,描述菩薩將頭伸入虎口,平伏母虎因飢餓而起之瞋心,使之能聽聞菩薩說法,皈依三寶、得生善道。
「類似故事由現代眼光看來匪夷所思,然故事所要詮釋的,在於『眾生皆有佛性』。」上人表示,解說經文時,必要運用得通情達理,讓聽聞者易於體會。
海內外慈濟事皆由許多人共同推行與成就,每一件慈濟事都是浩大工程,且內容都是真實事件;上人表示,不論因緣為何,從起心動念開始,種種事相發生、進行,都在不斷變化的「行蘊」中。「事有終始,應追溯、整理出脈絡,以事相結合法理,用以教育人心。」
上人請大家掌握每一件慈濟事的重心主軸、釐清因緣果報,以及串聯因緣果報的「行」,用心探討事與理。
深入苦地,愛潤蒼生
二十六日早會時間,上人感恩臺灣各界會合愛心與力量,及時給予受災鄉親關懷與愛;尤其車城、恆春等地慈濟人雖然自家受災,仍負起使命,捨「小我」而成就「大我」,投入團隊去幫助別人。
緬甸勃固省自七月底以來,因連續大雨而淹水,災區汪洋一片,糧價不斷上漲,許多人無以維生,無奈地投靠寺廟避難;日食一餐、席地而睡,衛生環境惡劣。
八月初,慈濟人兩度遠赴當地勘災,並於四個重災區致贈物資。受災戶中有一位六十二歲婦人,一家七人原本靠她沿街叫賣小吃維持生活,收入僅能勉強應付當日所需。收到慈濟援助物資,婦人高興得落淚,說未曾見過這麼多的白米。當地村代表也表示,這是第一次有救災團體來村裏發放,對居民而言就像一根救命的稻草,讓往後生活有希望。
「感恩慈濟菩薩從地涌出,菩薩之愛如祥雲,普潤蒼生。」上人讚歎緬甸慈濟人不只給予有形的物資、金錢,也把法注入苦難人的心坎,傳達佛教慈悲布施精神,引導人人啟善念、付出造福。
「人間菩薩愈多,地方才能祥和平安。期待人人戒慎虔誠,用心接引人間菩薩;讓有慈濟菩薩走過的地方,就有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