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0期
2012-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生命練習題
  蔬國人物誌
  志為護理
  喜樂證言
  草根菩提
  生命的禮物
  聞思修
  慈院志工筆記‧臺北
  大懺悔
  會心一刻
  親師生交流道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八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0期
  十三日 單純之美

 

◆8‧13《農六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道理簡單,能實用即能獲益良深;凡事單純,能堅持就能成就理想。

田中央的醫院

欣逢大林慈濟醫院十二歲生日,早會時間,上人欣言,見到院慶晚會舞龍慶祝的歡欣熱絡情景,勾起其對啟業時的鮮明記憶,「二○○○年八月十三日當天,也是由大醫王舞龍進場……」

大林是嘉義鄉間小鎮,大林慈院這所「田中央的大醫院」當年啟建緣由,實是中央與地方首長多次來到花蓮,表達當地醫療需求。「但真正讓我決心建院,是聽到地方人士說,當地居民生了大病不是南送,便要往北送,親友為了探病而南北奔波,常有人因此出車禍,甚至命喪途中。聽了實在不忍心。」

決定在大林建院後,慈濟人一心一志共同護持,以「一包水泥一分愛,一噸鋼筋一世情」,開啟全球人心善門。

正式啟業前展開為期三週的義診,上人回憶:「急診第一個病例是一位因腳傷而長蛆的老婆婆,醫師一條條夾出蛆蟲……此事令人震撼,也感到長久以來為大林建院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上人表示,從收治第一位病患開始,搶救生命、守護生命、守護愛的醫療磐石就在大林奠基;感恩十二年來每一位大醫王都以使命承接,並且持續傳承,期待這分發心立願能恆持久遠。

單純心成大事

與大陸志工座談,上人分享一則佛典故事——

佛陀廣開法門,希望弟子能通達佛知見、力行佛本懷之法。阿難尊者見這麼多佛弟子當中,有人聞法得益,卻也有人無法了解佛陀苦心,愈漸退步,不捨佛陀說法辛苦。

佛陀告訴阿難,過去久遠劫前,有一位長者受託在朋友往生後照顧他的兒子;這位朋友原是富人,卻因兒子欠下龐大賭債,敗光家業。長者給了這位敗家子千兩金,要他好好做事。起初年輕人確實用心想做出一番事業,但禁不起誘惑,又開始吃喝玩樂,直到身無分文,又來找長者幫忙;長者訓示後,仍然給他千兩金。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年輕人第六次請求濟助時,長者指著垃圾堆中一隻死老鼠告訴他,若有心振作,只憑一隻死鼠也能致富;假如無心,就算擁有千金也毫無作為。

當時一位乞兒經過,聽聞道理後用心思索體會,慎重地埋葬死鼠,隨後將在垃圾堆中翻找以及乞討來的物品用心洗淨、整理後變賣。長此以往,累積出一小筆金額,乞兒開始批貨販賣;他把握勤儉原則,生意愈做愈大,購地、建屋,後來也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

乞兒成功後,懷抱感恩心打造一個銀盤,盤上放了一隻銀鼠,肚裏塞滿珍珠寶物,周圍擺了珍珠瑪瑙,恭敬地送到長者家,並述說當年長者一席話的啟發,「老鼠身旁珍珠瑪瑙,象徵當年那一堆垃圾。其實只要用心,垃圾堆也能成為致富的本錢。」

長者驚訝、歡喜,認為年輕人將自己的話聽入心,成功之後又懂得感恩,遂將女兒嫁給他,並交託家業,希望青年以佛法發揮四無量心,愛惜天下蒼生。

佛陀對阿難尊者及所有弟子說:「當初那位長者就是我的過去生,乞兒是現在的槃特比丘,敗家子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身懷我的六億品經,其心態言行卻違背佛法,就如小人的心總是背離陽光……」

「佛法道理很簡單,若肯運用即能獲益良深。」上人以此教眾,凡事單純就容易實行;然眾生心剛強、難調難伏,總是無法讓事情單純地進行,故也會有無奈感。「但無論受到如何反對,正確的、認定該做的事,就要堅持。」

上人表示,現代社會貧富懸殊,災難偏多,又因科技發達使欲念無盡擴散;要引導大家回歸佛法中心,更須悲智雙運,再困難都要用心完成。

傳承醫療人文

臺北慈院在八月十一、十二日於蘆洲靜思堂舉辦「醫護迎新傳愛新人營」,特別安排居家關懷,並幫忙照顧戶清潔環境。一位阿嬤長期臥床,因無力排便阻塞腸道,造成腹部腫脹,趙院長戴上手套,親自為阿嬤挖出糞便。

與承辦人醫會年會的高雄志工團隊談話,上人以此事說明,主管以身作則,不僅為後進樹立醫療典範,也以實際行動傳承慈濟醫療人文。

「人間菩薩的使命就是度化眾生,要以『誠』相待,用供養活佛的心情,度化、成就一尊尊人間活佛。」上人表示,慈濟是廣度眾生的好道場,希望大家能夠落實精神理念,一門深入地修菩薩行。

「『學佛』不是形式上的拜佛、誦經、聽法師說法;既投身慈濟宗門,應﹃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

上人強調,每個人都有一部值得探討的人生經典,在人群中可見「無量法門」。「看到了煩惱,要自我警惕;看到別人發宏願,要讚歎、學習。以謙恭之心向大眾虛心學習,以四弘誓願相互砥礪。」

「靜思法脈」是慈濟人的心靈依歸,上人教眾要用心學習,讓法脈永久傳續。「再如何負擔沈重、辛苦付出,也要堅定志願、用心承擔、確實力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